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王杰涛 | 字数:4583 | 阅读:

【摘要】对于大数据、信息化的时代而言,数学素养是每位公民能够在社会中生存的基本素养。因此,小学数学就显得尤其重要。作为思政教育的黄金时期,如何在小学数学中渗透思政教育?关键在于有效、科学地挖掘蕴含在其中的思政元素。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程思政;思政元素

一、相关概念的分析

以教师的角度来看,课程思政是对教师的教育任务进行新时代的诠释和升华,每位教师都讲思政。以内容的角度来看,课程思政指导着每门学科如何挖掘隐藏在知识中的思政元素,根据目前的课程标准与人才目标,结合教育对象、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学内容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通过一定的形式,实现品德价值与知识技能的统一。以实现的角度来看,课程思政通过优化课程、修订教材、加强管理等多种手段,挖掘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有机渗透到教学的全程,实现“德育”与“智育”的统一。

思政元素,又名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如爱国爱党、珍惜时间、杜绝浪费等,皆是思政元素。

二、影响小学数学课程思政的因素

影响小学数学课程思政的因素可分为四大类,分别是社会综合因素、学校教育因素、家庭环境因素与学生个人因素。

(一)社会综合因素。从社会风气来说,社会风气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当地人们的思政生活,同时又影响人们的品德素质。而社会风气有好坏之分,加上其容易在人群中发生“羊群效应”,所以社会的不良风气会“污染”分辨能力差的小学生,让他们没有形成正确的思想品德,妨碍了小学数学课程思政的进行。

从社会生产力来说,以前的读书阅刊到如今的网络学习,思政教育的手段、方式已经丰富多样。但还有不法分子利用科技带来的方便,在小学生容易接触的平台或软件中传播邪思淫想,妨碍了课程思政的推进,也影响了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学校教育因素。学校是小学生开展教育活动的首要场所,也是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场所。而学校中有教师、校园文化等,这些都是小学数学课程思政的参与者。小学数学课程思政的实施,取决于数学教师的品德素质、思政教育的教学手段与对待德育的态度。部分教师把德育寄托在思想课和主题班会,过分注重学生的智育,导致小学生的德育没有得到完善。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思政只停留在看图、朗读,只会让小学生感到枯燥,从而对思政失去兴趣,甚至部分学生出现排斥心理。

(三)家庭环境因素。家庭是最初的教育基地。大部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品德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品德素质。除了父母之外,家里的其他成员对孩子的关爱程度也会影响到孩子的品德素质。

(四)学生个人因素。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尚未成熟的阶段,对一切事物保持好奇,是非界限模糊不清,而且擅长模仿。面对一些事物时,由于缺乏经历与指导,可能会偏向自我利益化,不愿承担应有的义务与责任。

三、思政元素的挖掘原则

除主题班会、道德与法治等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课程之外,大部分课程里的思政元素并不是很明显地刻画在教材内容中,加上教育对象的年龄、心理发展规律、精神追求等存在差异,对于教师的要求就更加严格。教师对教材内容、教学目标进行定位,结合学生的学情与教材设备的现状,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才有可能实现全面发展的人才目标。因此使用有效的、科学的挖掘原则对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进行筛选、精炼、运用,是实现育德的前提之一。联系前面分析的影响四因素,得出原则如下:

(一)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体现的是各门课程挖掘出来的思政元素必须服务于相应的人才目标,以实现“德智双育”。在所有课程中挖掘出来的思政元素,不仅要实现学生的品德素质、知识技能、身体素质、审美能力和劳动素质的全面发展,而且还要重视学生的行为操守、人生三观等。

(二)循序渐进性原则。思政元素的挖掘,它有一个科学的挖掘方向。首先,我们必须确定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尤其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从本质上为随后的思政元素挖掘提供了方向。其次,应梳理课程知识和技能培养活动的内容,以找到可以或可能实现“德智双育”的知识点;同时,应挖掘其中所包含的思政元素。在此基础上,结合本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对思政元素进行筛选、提炼。最后,将这些思政元素有机地整合到课程中。

(三)实事求是原则。在课程中挖掘思政元素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而不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进行再教育。教师在挖掘思政元素的过程中,切记把重心放在“育德”上,不然会偏离课程的育人目标。

(四)创新性原则。虽然在短期内每门学科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以及对应的教学设计大体上“形变神不变”,但学生是生活在信息化的社会中,思政活动离不开生活,为了更好地与学生打成一片,教师必须调整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面向全体,注重差异。而创新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塑造正确的思想价值、品德素质,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五)时代性原则。为了学生能够成为全面发展的新一代社会主义接班人,跟上新课标与课程思政的要求。在备课时,教师先确认好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尤其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对应的教学内容里寻找符合社会主义的思政元素,最好是能与时政、热点有关联,有机地渗透在课堂中,在知识的传授中合理地穿插思政元素。人都会有好奇心,尤其是对刚发生、正在进行的事物特别好奇,若授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加入最新案例,增大与学生共鸣的概率,对课程育德的效果有大幅度的增强。

参考文献:

[1]扈春香.探寻课程思政价值本源夯实思政课程教学实效[J].北京教育:高教版,2020(9):93-95.

[2]李晓燕,王伟.“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究[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2(3):107-110.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