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6552 | 阅读:

作者:李碧
  【摘要】本文通过“思维导图”这一可视化的思维工具为学习支架,来尝试研究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明确教材作文“写什么”与“怎么写”这两个维度的教学难点,从巧用导图链接课文,内化语言,搭建导图式支架,迁移写法以及活用导图架构文体,大显身手三个方面入手,基于课文,拓展于生活和情感世界,架起语言运用和再造的思维桥。
  【关键词】思维导图 学习支架 习作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3-0087-02
  一、巧用导图链接课文,内化语言
  1.模仿课文语言运用丰实写作本源
  课标非常明确的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儿童获得语言能力主要是通过模仿、积累,最后达到表达运用语言。语文课本大量文质兼美的语言,生动有趣的句式为孩子提供了上乘的范例,但那些毕竟还都是停留于书面的消极语言,如何设计有效的小练笔,将消极语言内化为沉淀于心的积极语言,真正丰实写作本源,厚积薄发,需要大量的实践。
  教学《狼和鹿》这一课,我将着眼点、训练点放在“故事”上。学生生来喜欢听故事、讲故事,借助这一点让学生讲故事的同时写故事来模仿课文语言,非常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指导写故事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模仿书中的语言,关注书中的表达,从而将消极语言内化为自己的积极语言,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在聆听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梳理和积累语言素材,然后指导抓住关键词组织语言拓展复述,最后抓住关键词展开想象和评论,锻炼了孩子语言运用的能力。
  课堂中让学生通过模仿文本的言语是有效提升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因为,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如能用好课本,在语文课上进行听说读写的均衡训练,才能最后达到表达运用语言的终极目标。
  2.巧设读写结合点夯实基础
  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往往老师们把大量的时间花在阅读教学上,作文时间微乎其微。单凭每单元的一篇习作练习,每周两节课习作时间来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那是“天方夜谭”。如何利用好阅读文本,找到语言训练点,读写结合点,适时指导,架构阅读与习作的彩虹桥,是我们需要实践的。如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我们根据课文,搭建了这样的支架,如下图:
  只要我们着眼于教材的深入解读,对语言学习和表达的整体把握,结合阅读文本的特点和年段习作的要求,恰到好处地抓住读写结合点,就能做到让孩子有话可说,有情可表,真正内化语言。
  二、搭建导图式支架,迁移写法
  1.链接生活激活大脑素材库
  课标要求孩子写生活,但并非要求学生写所有亲身经历、耳闻目睹的事,而是那些有所感受,有所思考的信息或事件,也可以是零碎的生活信息加以整理归纳,形成写作材料。如何寻求有感受有价值的东西,写出源于生活又颇有意义的内容来就需要我们教师加以引导和启发。笔者借导图跟孩子们一起拓展,一起整理,写作素材跃然脑海。如四年级几个单元的习作导图:
  生活是习作最大的“源泉”,生活体验是习作最好的素材,利用导图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去梳理、引导和品味,将这些富有儿童真实生活气息的素材和感悟记录下来,等待我们的,必将是无限的精彩。
  2.群文梳理迁移表达方法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無非是个例子。”但往往这个例子对学生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教师应该不拘泥于教材的内容,但也要重视教材的范例作用。应用思维导图辅助阅读,就能把静态单一的文本体验转换为动态的可视的绘图辅助理解过程,使学生能有序地解读文本文段,理清文章脉胳,在记录阅读中感悟,在收获的过程中积累,使阅读过程成为写作的奠基阶段。
  三、活用导图架构文体,大显身手
  1.思维导图助力文章构思
  思维导图是一种可视化的笔记工具,我们在文章构思的时候,会产生很多的联系想象,将这些关键词,用思维导图进行呈现,那些“灵光一闪”的想法就能被一一记录,最后根据思维导图, 就可以进行系统的构思,筛选所需。
  思维导图能帮助孩子将零散的素材,单一的思路进行有效的整理联系,形成序列并统整出新的思维。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列作文提纲时,其实无形中将作文看成一个整体的系统,进行整体关照,然后通过可视化的筛选和组织写作材料,显性化的表达思维过程,辩证化地安排写作手法,逐渐形成一种内省式,体验式的习作。
  2.思维导图趣化细节描写
  王荣生教授说:“教学就是研究学生的写作状态和写作样本,根据学生的写作状态和写作样本,确定最近一个阶段的写作中心和要突破的目标,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学生。” 小学阶段的记叙文除去脉络的构思,结构的斟酌外,学生更需要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环境情感的融合等方面加以引导。所以我们在语言导图、内容导图、脉络导图的基础上,让孩子运用导图去联想、细化、显化那些可以丰实语言,细化情节,凸显表达效果的描写。
  导图式习作支架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学习实践中,置身于场景表述和语言建构之中,并将课文学习中涉及到的文学立意、文章结构、素材筛选、主题架构及语言表达等方面的策略加以运用,为达成“习作目标”编制一张条件网,丈量起点到目标的距离,架设一座可以一步一步跨越的“桥梁”,从而形成厚实的文学素养。
  作者简介:
  李碧(1977.10-),女,教育硕士,中学高级教师,省教坛新秀,温大兼职教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