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岑绮华 | 字数:6928 | 阅读:

【摘要】教材中的文本阅读与教学,要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引领学生从文学审美与鉴赏中,解构文本内容,培养言语思维,发展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言语建构是基础,阅读品鉴是过程,质疑拓展是途径,通过言语积累和整合,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生成。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本解读;语言建构

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从语文教学中,要转变理念,将“教书”定向于“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文本阅读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如何解读文本内容,将文本与学生的语文素养统合起来?以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一)》与《牛郎织女(二)》整合阅读为例,遵循“认知理解、阅读品鉴、质疑解析、拓展应用”思路,从“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四方面,来深挖文本内容,优化教学环节,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达成。

一、把握文本人物、情节,在理解中建构故事梗概

文本阅读是促进学生语言建构的基本途径,发展学生的语用能力,需要从认识、感知文本语言中,让学生体会文本语言的特点,了解和掌握语言知识内涵与意义。语文核心素养中,语言建构是基础,对语言的解读成为发展学生素养的前提。《牛郎织女》一文,在体裁上属于民间故事,鲜明的人物特征、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充满神奇的文学想象,让该文的解读充满了趣味。阅读该文,教师要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文本内容选择适宜的阅读方法。初读文本,带领学生概括人物的基本特点。以牛郎为例,我们从文本解读中,可以得到哪些关于牛郎的性格特点?学生很快提炼出一个四字词语“勤劳善良”。接着,对故事情节梳理,让学生对各段落内容进行概括,并从中提炼出故事发展小标题。学生得出“哥嫂虐待牛郎”,从“人物+事件”的形式中,让学生抓住文本概括的一般方法。随后,小标题概括还有“牛郎老牛亲密相处”“牛郎织女湖边相会”等等。梳理了故事人物、情节等内容,接下来,要从文本解读中,聚焦精彩之处。在《牛郎织女》中,最精彩的部分应该是“老牛”为牛郎指点迷津,让牛郎披着牛皮去追赶织女。我们可以对精彩片段展开对话演练,让学生从角色体验中,探析语言的特色,读懂民间故事的趣味。语言是构成文本的基本要素,对语言的建构,要抓住文本的形式与内涵,增强学生言语迁移与运用能力。在《牛郎织女》中,如何帮助学生建构语言?我们可以通过设置“悬念”法,让学生从文本阅读中感悟语言的表达特点。“老牛”向牛郎指点迷津,这个情节,让学生多读几遍,然后合上书本,用自己的话来表述该节内容,把握“悬念”法的妙用。同样,对语言能力的迁移,还可以对后面其他情节运用“悬念”法,如“牛郎织女相会湖边”“老牛离世留下牛皮”等部分,鼓励学生多阅读、多思考,利用自身语言来再造故事情节。通过文本阅读与迁移运用,实现对故事梗概的全面了解。

二、指导学生鉴赏文本,体会审美素养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部分,文本解读缺失了审美体验,必然是枯燥的、单一的。审美素养的提升,需要从语言的解构与鉴赏中,品味语言文字的艺术魅力。阅读文本,最先面对的是语言文字。鉴赏语言,就是要从文字中品味其思想价值与人文意义。不同的文体,其写作手法、叙事风格也有所不同。《牛郎织女》语言多口语化,风格朴素,在进行文本鉴赏时,可以从语言的对比中体会故事的言语特色。如“牛棚打扫得干干净净,干干净净的地方住,牛舒服,自己也舒服”“他就牵着老牛,拉着破车,头也不回,一直往前走,走出村子,走过树林,走到山里。”从这些口语化的故事语言表达中,学生可以在反复阅读中,体会民间故事的写作特色。同样,语言表达是文学作品的艺术形式,而通过解读文字,挖掘语言表达是审美意蕴与旨趣。在本文阅读中,对于故事中所呈现的“两兄弟型”特征,其一为反面角色,其二为正面形象,最终是弟弟战胜哥哥,获得圆满结局。把握了民间故事的写作特点,从牛郎与其哥哥的故事中,我们可以提出问题:请学生自己重构故事情节,对牛郎哥哥对牛郎的欺负进行想象,还会发生哪些故事?对文本阅读与审美创造力的融合,我们可以在第二部分阅读中,借助墨浪的《牛郎织女》连环画,请学生认真审视和细心观察连环画的内容,提炼其特色。整个连环画对故事的主要情节进行了再现,画面精美,语言文字简练。我们可以布置小组合作任务,围绕故事主要情节,提炼主要创作画面,搭配简洁的文字说明,让学生分组进行“连环画”创作活动,擅长画画的学生配图,擅长文字的学生写文字,让学生从故事再创作中去欣赏文学作品的美。

三、从质疑中解析文字,发展学生语言思维

语言思维是文本阅读的难点,也是影响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短板。在阅读教学中,问与答不对应,所问非所答,学生缺乏思维积极性,课堂沉闷低效。文本阅读,要从语言思维拓展入手,让学生学会质疑、反思文本。没有阅读,就没有理解。在文本解读中,带领学生从阅读中鉴赏,从鉴赏中促进知识的内化。在《牛郎织女》文本探究中,我们设置问题:阅读该文,除了牛郎、织女,还有哪一个重要人物?学生在对文本阅读后,想到了“老牛”。因为,“老牛”的存在,既伴随着牛郎,又为牛郎与织女的相会创造了条件。在故事中,老牛促成了牛郎与织女的爱情,牛郎得以披上牛皮,去追赶织女。请同学们思考:在文中,可以用老马、小驴等动物来替换老牛吗?从故事的情节来看,似乎不同的动物都可以满足故事的发展需要。但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老牛”?对于“老牛”,从中又有哪些文化思考?我们列举一些关于牛的谚语,如“马吃锉草,牛吃寸草”“槽头耕牛兴旺,地里五谷丰登”“人不欺牛,牛不欺天”等。从这些谚语中,我们可以想到什么?在古代的农耕社会,牛与人的关系是紧密的,牛的作用很大,使得牛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很高。故事中用“老牛”而非其他动物,旨在强调“老牛”的忠心耿耿、对牛的尊崇有加。文本解读,还要从语言形式的表达中,去发现作品的艺术特色。在《牛郎织女》中,口语化表达善用留白写法,语言夸张,充满想象力。通过这些语言文字,可以让学生从中发展语言思维力。对照原文“古时候,有个孩子,爹娘都死了,跟着哥哥嫂子过日子。哥哥嫂子待他很不好,叫他吃剩饭,穿破衣裳,夜里在牛棚里睡。”我们可以请学生对其进行改写,有学生写道:“古时候,有一个男孩。父母不幸去世,孤苦无依,跟着哥哥嫂子一起生活。哥哥嫂子冷漠、无情、自私,对小男孩很不好,小男孩没有完整的衣服,没有温暖的被窝,每日残羹冷炙,夜里睡在臭气熏天的牛棚。根据原文与书面语对照,让学生反思“哪一种语言表达更好?”从对故事的阅读与体会中,学生认为口语化表达更具特色,也更符合民间故事的写作特点,易读、易记,便于口耳相传。

四、挖掘文本文化要素,拓展学生阅读视野

语文核心素养中,“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根基,通过文本阅读,从文本中挖掘文化要素,带领学生以多元的文化心态,来传承民族文化,体会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文本阅读与文化传承是相融共生的,教师在课程阅读中,要树立开放的阅读理念,引入多样的阅读活动,提高学生文化理解力。在《牛郎织女》中,对该文进行文化挖掘,故事起源于《诗经·小雅·大东》,牛郎、织女分别代表牛郎星、织女星,作为二十八星宿之一。在延伸阅读中,我们引入《迢迢牵牛星》《洛神赋》等关于牛郎、织女的故事,还有林杰的《乞巧》、杜牧的《秋夕》、秦观的《鹊桥仙》等文学作品,从中丰富对故事的理解。同样,对民间故事的阅读,我们可以创设多彩的活动。如从《牛郎织女》阅读中,让学生认识民间故事的写作特点,了解口耳相传的讲述方式,增进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如在课下,我们鼓励学生为父母讲解《牛郎织女》的故事,还可以为了增加故事表达的趣味性,以不同角色代入方式来讲解故事。如“我是牛郎”“我是老牛”“我是王母娘娘”等等不同身份,对故事的讲述需要变换不同的陈述方式。当然,在故事讲述外,我们还可以拓展其他阅读活动。如开展对不同民间故事的阅读,让学生自主去阅读民间生活故事、民间传奇故事等,将这些故事讲出来,在班级上组织学生开展“我是故事家”活动,鼓励学生收集、阅读、讲述民间故事,并组织进行优秀民间故事评选活动,让学生从民间故事中认识传统文化,传承优秀文化。

文本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通过挖掘文本语言,指导学生从文本人物、故事情节中,建构故事梗概,鉴赏文本审美内涵,学会质疑文本,发展语言思维,拓展阅读视野,提升语言综合素养。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