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7702 | 阅读:
  【摘要】儿童正处在思维敏捷的年龄阶段,好奇心旺盛,喜欢问为什么,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利用学生思维成长的黄金时期,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思问”课堂是一种注重思维培养的课堂,使学生在思考和问题解决中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小学数学教师要围绕着学情,打造充满思考和提问的课堂教学模式,引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度探究,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益。
  【关键词】小学数学  “思问”课堂  深度學习
  【课题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课题《深度学习视域下“思问”课堂样态的研究与实践》(立项批准号:Fjjgzx20-189)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43-0136-02
  在现如今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虽然由于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课堂单向灌输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但是还是有很多教师无法实现对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培养,很少在课堂上和学生展开有意义的互动,导致了学生问题意识得不到发展的问题。创新型的社会需要具有良好思维品质的人才,为了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要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再创造当中获得思维潜能上的释放,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
  一、开发多元模式,培育问题意识
  1.基于“情境问题”的问题意识培养
  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混淆,无法很好地理解知识的内涵,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情境作为学生知识学习的载体,让学生在情境当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将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串联起来,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这一节内容时,笔者在课堂导入环节和学生一起做了一个“抢数字”的游戏,老师和学生一起去数数,每个人轮流去按照顺序说出一个数字,说到3的倍数时就要跳过,不然就会判断为游戏失败。在这样的游戏中,学生的积极性也很快被调动了起来,等到最后只剩下几个人在参与游戏之后,学生也不自觉地产生了好奇心,究竟怎么样才可以一直不出错呢?从而自然而然地引出教学内容,并且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2.基于“问题对话”的问题意识培养
  良好的课堂互动氛围能够有效地改善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质量,让学生时刻保持在活跃的学习状态中,从而激发出学生的思维潜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基于教学目标,和学生进行主动的沟通和交流,让学生在对话当中找出问题、提出问题、生成新问题。比如,在教学“用方程解决”的过程中,笔者在上课之前了解到了学生存在着的疑惑,主要包括:什么样的式子才可以称之为方程?方程和等式之间存在什么区别?怎么区分方程和等式?方程有什么优势吗?针对了解到的这些疑惑,笔者在课堂上还对学生进行了叠加形式的追问,让学生想一想:在这次的课堂学习中,你都发现了什么问题?从而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思,增强课堂上的互动。
  3.基于“综合实践”的问题意识培养
  小学生的实践力是很强的,让学生在实践当中去构建知识,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问题意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组织学生展开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当中积累丰富的感性体验,不自觉地生成问题,从而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质疑精神。比如,在教学“调查生活垃圾”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笔者组织学生展开了一次探究的活动,向学生展示了本地居民生活用水不同梯度的价格,让学生想一想,某一家庭某个月的水费是56元,那么他家的用水量是多少?在学生解决了这一问题之后,笔者再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制定一个“家庭节约用水方案”,通过了解自己家里每月会使用多少吨水来深入了解用水情况。这样,通过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实践,能够使学生产生亲近感,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问题思维。
  二、重视方法传授,增强思维品质
  小学生的好奇心虽然旺盛,但是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问题意识训练,提出来的问题大多没有“数学味”,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的方法传授,在反复训练中强化学生的问题思维品质。
  1.开发教材,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教材可谓是教学的起点,要想让学生提出好的问题,强化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是关键。教师要积极开发教材上的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地分析学习材料,让学生发现其中的疑惑,利用得到的各类信息提出问题。比如,在教学“因数与倍数”的过程中,笔者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对教材上的内容进行了探索,并且整理出自己存在着的疑惑。在课堂教学的一开始,笔者就组织学生进行了分享的活动,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预习时所发觉的问题:什么是因数?什么是倍数?除了一个个找以外,还有什么方法快速地找出因数吗?在找到了所有的因数之后,还需要按照大小的顺序进行排列吗?这些问题都和本节课的重难点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在每次的教学中都针对本节课的公式、概念等知识来引导学生,,让学生提出更多有意义的数学问题。
  2.重视讲解,凸显知识转折点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思维不可能是一直通顺的,总是会出现思维迟缓的现象,身为教师,要正确认识到学生这些思维的转折点,及时地诱导学生,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因此,教师要积极实现精讲,通过有效的讲解来凸显知识之间的转折,增强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比如,在教学“分数的乘法”这一节内容的过程中,笔者向学生展示了这样的一道问题:现在有一根绳子,长度是30米,截取它的五分之三,那么这根绳子还剩下多少米?现在有一根绳子,长度是30米,截取它的五分之三米,那么这根绳子还剩下多少米?针对这两个问题,笔者首先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且在黑板上画出了一段线段,将其平均分成了五份,清清楚楚地向学生展示出截取五分之三的过程。之后再画出另外一段线段,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想截取五分之三米,可以怎么截取呢?从而让学生真正地认识到两道问题是不一样的,并且思考哪里不一样,不一样的后果是什么,帮助学生解决思维障碍,发现并且提出问题。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