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郝文静 | 字数:6238 | 阅读:

[摘要]“阳光引悟德育”是基于叶祥佳校长的“阳光引悟教育”的纵向发展,深入挖掘德育内涵,把握德育的内在逻辑,通过环境熏染、活动体验、文化浸透、正面引导等实施策略,使学生达到“领悟—感悟—体悟”,在学习生活中同化于优,融化于情,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进而优化学校德育的有效路径与评价体系,促进学校德育新模式的建构与形成。

[关键词]阳光引悟;小学德育;实施路径;评价;华师附小

小学德育,对孩子的幸福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九大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中国的发展方向,中国教育从此有了新的使命,学校德育品牌建设也有了新的特点和使命。当前,“核心素养”是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词汇之一,“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是中国学生发展的六大核心素养,着重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

德育过程是一个知、情、意、行辩证统一的过程,其最终目标是培养一个人的道德品性。新时代视域下“阳光引悟德育”模式的构建,就是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己任,以着力提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基本指引,让德育触及人的灵魂,优化学校德育的有效路径,促进学校德育新模式的建构,为用更好的德育筑就更好的中国学校德育品牌建设个案。

一、“阳光引悟德育”的内涵

儿童的道德行为一方面是从实践中获得的,也就是体悟;一方面是在引导中纠正偏差,进而把道德要求转化为道德行为。“阳光引悟德育”基于改变重结论、重传授,轻过程、轻领悟的“知识德育”的路径,基于小学生年龄特点、心理和认知特征,将德育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中,在科学的引导、启发下去学习、去内化,通过具体的“引导”“诱导”“辅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笃之以意、导之以行,强化学生主动参与、情景体验,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同化于优,融化于情,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而“领悟—感悟—体悟”,提升学生的道德体验和情感,成为自我实现的阳光快乐人。

二、“阳光引悟德育”的实施策略

“阳光引悟德育”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师生共同成长,体现“互动性”;让学生放飞自我,成为真正的主人,体现“人本性”;在活动中感知体验,体现“生活性”“活动性”;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主、感悟、生成,体现“自主性”。

它由一个目标、两个结合、三个原则、四个途径构成。一个目标:自我实现 快乐生活;两个结合:德育与心育相结合,德育与课堂相结合;三个原则:体验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预防与干预相结合的原则,自助与援助相结合原则;四个途径:环境熏染、活动体验、文化浸透、正面引导。

三、“阳光引悟德育”的实施路径

德育的实施路径是实现德育科学化的基本条件,是完成德育任务、目标的关键因素。“阳光引悟德育”注重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以环境熏染、文化浸透、活动体验、正面引导为主要实践途径,提供丰富多样的“德育套餐”。

(一)活动体验,正面引导

德育在于行动、根植于生活,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不会产生道德情感的共鸣。“阳光引悟德育”主张以活动为中心和载体,鼓励学生参与活动体验,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兴趣和需要,有意识地开展社会实践、游戏竞赛、表演展示、参观访问等活动,让学生通过不同的道德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的道德学习经历,激活学生的道德情感,锻炼学生道德思维。

“阳光引悟德育”不仅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更重视教师的主导性。正面引导主要在课堂。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创设情境,配置合适的音乐、播放恰当的视频、进行声情并茂的讲述等,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调动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展开联想,飞向更高的思维深度,进而以情感激发情感,以情感导向情感。

华师附小把学校的“谷”文化内涵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每个年级的德育目标结合起来,积极构建“阳光引悟德育”主题班会序列。形成包括行为规范、学习理念、心理健康、个人品质、励志素质、团队意识、感恩父母、展示自我等班会体系,设计了《珍爱生命》《传承中华美德》《勤俭节约》《学会调控情绪》《友谊伴我成长》《向上吧,少年》等德育课程,注重实践环节,强化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得更深刻的体验与理解,实现知行统一。贯穿小学六年的求学生涯,以此实现德育培养的长效目标。

“阳光引悟德育”模式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上,还在于教师通过“润物细无声”的说服教育,晓之以理;榜样示范,树立良好的形象;情感陶冶,以爱育爱。

(二)环境熏染,文化浸透

正所谓“环境育人”,优化学校德育环境,使学校成为一个高尚的道德社区,建设“书香校园”,拥有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心理氛围。

强化学生阅读,在阅读中得到启示,增强道德兴趣,促使道德意识水平的提高。华师附小打造“书香校园”,学校图书柜无处不在,丰富的图书供学生阅读,通过点燃孩子的阅读热情。感悟、激发、唤醒学生内在道德,以此实现自我教育,达到自我完善。

学校德育建设关键在于班级文化建设。应建立体现学校培养目标的核心精神文化,让班级成为师生共享的幸福、精神家园,师生具有认同感,学生阳光、自强,形成特有的做事方式和行为方式。

1.强化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以让班级时时处处都有值得讲述的故事为原则,完善三大方面:一是完善班名、班训、班歌等班标文化;二是完善制度文化。以“人人有事做,时时有人做”为原则,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一个管理角色,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做到了时时处处无缝对接。将常规文化与个性文化融合,与学生共同讨论,制订师生共享的行为准则;三是完善环境文化。让每一块墙壁、每一处地方都说话。

2.强化班级行为文化建设

明确核心精神文化,以活动推动班级文化,形成“年年成系列、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天天有实践、时时皆育人”的阳光自强行为文化格局。班级开展的各项活动,要结合班级文化精神,精心准备体现班级价值的语言和解说词,精心选择合乎仪式、合乎班级价值的音乐、背景等。

3.形成班级精神文化

基于我校叶祥佳校长的阳光引悟理念,发挥课堂主渠道文化传承功能,将班级文化精神融入其中。通过完善物质文化,班会、社会实践、学校活动教育,挖掘班级学生故事,促使学生习惯养成。促使学生心理健康,乐观开朗。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形成交往自律、为人自强的健全人格。

四、“阳光引悟德育”的评价

德育评价既是重点也是难点问题。“阳光引悟德育”评价体系的建构,注重了评价目标明确性,评价标准客观、简明性,评价内容具体、系统性,评价方法科学、有效性,评价主体多样、分层性。

一是评价内容情感化——在课堂上,德育融于课堂教学中,将德育考评放在与教学考试成绩同等重要的地位。注重人文关怀,对情感、意志、行为方面的评价不量化,强调发展性评价。

二是评价方式过程化——基于心理健康标准在小学阶段的表现,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评价体系中。对学生有过程性、形成性评价,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形成典型人物或典型事例,在学校范围内进行宣传、交流、表彰。

三是评价主体多元化——形成有效的德育评价监督和管理机制,通过德育处、同伴、教师、家长多角度综合了解学生,并进行评价。华师附小积极构建了三维互动的“阳光引悟德育”育人网络,建立学校、家庭、社会联动机制,通过家访、微信群等方式进行双向联动,让“5+2>7”。以“大亚湾区中小学名班主任郝文静工作室”为平台,加强以班主任为主体的德育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叶祥佳.引悟教育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7.

[2]朱小曼.情感德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孔庆.德育呼唤活动课程[J].班主任,2005(1).

[4]刘蓉,宋杰.德育生态的基本内涵与评价指标体系探讨[J].教育,2013(4).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