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李子铭 | 字数:4465 | 阅读:

【摘要】近年来工匠精神成为一股学术热潮,而工匠精神在不同的视域下其内涵也会有所不同,这里将工匠精神大致概括为“乐业”“精业”和“巧业”,并从培养工匠精神、践行工匠精神和传播工匠精神三大角度去探究教师应如何实现工匠精神的价值。

【关键词】工匠精神;教师;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工匠精神可喻为一种品德,是在道德精神引领下从事专门技艺的过程,亦可说成一种职业精神。我国传统的工匠精神有一项“重己役物,以人为本”,这和教师工作任务中的“教书育人”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工匠精神基本内涵

工匠精神内涵,解者现异,而笔者将工匠精神概括为乐业、精业和巧业。

(一)乐业:职业态度

乐业,谓之对职业的态度,亦是对生活的态度。近年教师行业之教学焦虑或职业倦怠,一是社会对教育的期待和要求越来越高,二是教师自身把职业视为谋生手段。如果师者将教师职业视为乐业,以艺术之心待之,则能在苦中获得成就感,酸里感悟职业的认同感。

(二)精业:用心“雕琢”

所谓精业,就是于细微处下功夫。正如我校倡导的“精细化管理”,是对职业的尊重、对工作的负责。教师和工匠一样,只有用心“雕刻”,才能感悟“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三)巧业:创新思维

巧业则是敢于创新思维、创新模式、创新教法,在不断的探索中前行、优化。通过更新教学理念,适应时代特点,“雕”而“琢”之。

二、培养工匠精神:内化于心

践行工匠精神,首先要解读工匠精神;弘扬工匠精神,首先得学习工匠精神。学习工匠精神最好的途径就是阅读、践行,以时政为脉络,学习工匠精神的内涵;亦可通过阅读典籍,吸收古今中外工匠精神内涵,从而深化对工匠精神的了解。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观摩、培训、演示等是提升工匠精神的另一重要途径。如笔者在新教师培训中,优化了教学技能和管理技巧,强化心智,这和工匠精神的“乐业”和“精业”相对应,做到“内化于心”。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 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三、践行工匠精神:外化于形

精神贵在践行,在培养工匠精神过程中,我们应该将工匠精神融入工作和教学当中,学会运用工匠精神勉励自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对教师的工匠精神的认同。只有孜孜不倦地付出,才能“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正是教师的人生目标展现。

进入智能时代的今天,创造、创新日新月异。同样,教育步伐也是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如果闭关自守,固化教育模式,最终与时代落伍。社会各行迅猛发展,皆为团队协作结晶;作为时代进步的标杆——教育,更应是团队协作的先驱。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把教育之“精业”演绎得淋漓尽致。

宋·李格非《洛阳名园记·李氏仁丰园》云:“今洛阳良(能)工巧匠,批红判白,接以它木,与造化争妙”,简明扼要阐述“巧”方能美“业”。如果把教育事业喻为艺术,则从师者只有从“巧”字下功夫,方能成就下一代美丽人生。比如道法科目中的议题式教学、一案到底教学,这是有别于之前传统的情境教学,在传统教学中的多个情境融汇成一个案例,使课堂流程更加顺畅。

四、传播工匠精神:精神传承

师者,不但是传道、授业、解惑,更是品德传承的使者。而工匠精神所蕴涵的,恰恰可以帮助学生成长为一个有担当、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因此教师应该将工匠精神的传播设为日常教学的内容,并且开展相关活动。

(一)建设班级工匠文化

建设班级工匠文化环境﹐将班级文化与工匠元素相结合,建构蕴含工匠精神的区域。通过黑板报﹑手抄报、工匠文化墙等陈列和具有教育意义的典型工匠人物事迹的分享﹐发挥榜样示范作用;通过工匠精神标语,激励学生朝工匠精神的方向努力;通过班风建设中融入工匠精神元素,倡导乐业、精业和巧业的学习风气,引导学生践行工匠精神。

(二)组织班级“工匠”活动

开展多姿的工匠精神文化活动,成就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如举行“发现工匠”分享会,开办工匠大讲堂﹑工匠精神主题班会等,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工匠精神竞技氛围,让学生在竞赛中感悟工匠精神,增强学生的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等品质。

(三) “工匠文化”融入课堂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的传播,课程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技能与提升综合素质的主渠道,培育学生工匠精神必然要将工匠精神贯穿到课程中,让学生在课堂内获取知识技能的同时涵养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培育不是哪一门课程或者是哪一类课程的责任,中学学校应要建构跨学科融合学习,共同涵养工匠精神的大格局。

教师,作为学生的培养者、引路人,对其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教师职业发展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特别是基于工匠精神﹐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和领悟工匠精神的内涵。认识工匠精神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逐步转变自身在职业发展过程中的心态,才能充分弘扬工匠精神,深化自身的职业使命感与责任感,在工匠精神的引领下实现自身专业化发展,并为当代社会培育更多的能工巧匠。

参考文献:

[1] 李继. 工匠精神视域下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9.

[2] 王天平,陈文.基于传统工匠精神的新时代教师品质及其培育路径[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9(01):68-73.

[3] 陆冬梅.工匠精神视域下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路径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报,2021,40(04):16-18.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