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胡静 | 字数:4159 | 阅读:

【摘要】作为岭南文化的一种象征,粤剧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现代都市文化的兴起,粤剧的生存空间面临极度收缩的困境,因而需要对广东粤剧的保护传承开展研究。

【关键词】粤剧;保护;传承;校园;村居

粤剧,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两省出现,原称广东大戏、广府戏,以唱梆子、二簧为主。其丰富优美的唱腔、舞美,开放灵活的表演,都呈现出引领戏剧潮流的姿态。为此,粤剧的戏剧风格既有传统戏剧的风采,又有灵活善变的现代戏剧特征。因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粤剧,是教师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中极为重要的资源与财富。但是,面对现代都市文化的猛烈冲击,粤剧的生存空间已大为收缩,必须尽快投入力量对之进行保护。作为一线音乐教师,下面笔者就广东粤剧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近些年来,随着粤剧剧目与形式的更新缓慢,以及其他媒介表演艺术的兴盛,喜爱看粤剧的观众越来越少,观众已明显呈现老龄化趋势。据行内人分析,广州市内铁杆的粤剧观众约有3000人左右,大多是老年人,除了南方剧院、江南大戏院以及文化公园的粤剧文化广场偶尔演出外,其他地方基本没有粤剧身影。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梁耀安说:“编剧、演员、观众,这三个都是粤剧的主要组成部分,但现在几乎都呈现出短缺的情况。”

一、改革传统粤剧作品形式与表演形式

(一)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教育,需要把传统的说教变为生动形象的愉快教育。优秀的粤剧作品寓真理于生动形象的人物情节之中,在欣赏的过程中引发学生对自我、人生和社会的思考,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帮助他们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创作粤剧新作品,需要源于生活、贴近生活,与时代脉搏息息相关。优秀粤曲作品对学生人格完善和道德培养起着积极作用。如新编粤曲《食荔枝》《月光光,照地堂》等,都旧歌新唱,既简明易懂,又贴近学生生活。

(三)加强对粤剧包装艺术的形式改造,例如灯光舞美。对广东传统粤剧舞台艺术的形式表现主要包括两种:一是写实性绘画性,二是写意性表现性。第一类作品,如《伦文叙传奇》《中英街传奇》等。这类作品比较受欢迎,其画面别致,适合观众口味,灯光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和空间形象的塑造、对观众感情的煽动和美的愉悦作用越来越明显。

二、开启粤剧博物馆, 打开传承新大门

习近平总书记曾参观坐落于广州市恩宁路127号的粤剧艺术博物馆,很是关心粤剧的传承与保护。2016年,随着粤剧艺术博物馆的开门迎客,共接待观众42万多人次,为各级单位团体、市民提供讲解导览1500余场次。截至2018年6月,粤剧艺术博物馆藏品总量为5021件套,史料、音像、实物、手稿等粤剧资料极为丰富。

三、粤剧如何走进校园

粤剧培养要从娃娃抓起,强化学校教育职能,引进粤剧课堂内容。2016年佛山市政府出台《关于促进戏曲发展传承的实施意见》,顺德区出台《促进粤剧曲艺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实施意见》重点提出“戏曲进校园、学生进剧场”的“双进”活动,各区教育部门分别确定5—10所试点学校,结合音乐课程开展戏曲教育教学,扩大粤剧特色学校的数量和规模;将戏曲教育列入大学选修课程,鼓励组织校园戏曲社团;“十三五”期间,全市建成50所中小学粤剧特色学校,每两年举办一届佛山市青少年戏曲汇演。2013年,顺德均安镇挂牌两家少儿曲艺培训基地,该镇文化站定期派出老师,指导天连小学和南面村童圆幼儿园进行曲艺培训。

顺德区中小学在粤剧进校园上就走在了最前列,他们自主研发了《顺德乡土音乐》教材,自2016年开始在顺德区教育发展中心的带领下,多名课题组成员实地走访、收集、整合乡土歌曲,《顺德好》《我是李小龙》等优秀作品的文化内涵都充实到教材中。此本教材还得到了我国音乐界泰斗级人物、中国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主任刘沛教授的高度评价和亲笔寄语。

四、让粤剧走进村居

让粤剧文化成为社区文化。顺德均安南沙定期邀请一些粤剧团前来村里演出,吸引众多村民前来观看。在福利会的号召下,一些有心有力的人士都纷纷出资行善,兴建文化广场、举办粤剧晚会,与村委会牵头成立“天连曲艺基金”。据不完全统计,镇、村(居)两级每年花费150万元用于曲艺事业。

如今佛山市顺德区有110个乐社,国家级会员20多人,省级会员60多人。顺德区在2007年被整体授予“中国曲艺之乡”的称号。顺德粤剧曲艺界也开始呈现出“万家灯火万家弦”的繁荣景象。学习粤剧的青少年除了每年参加暑假粤剧培训班外,平常每个周末都会来镇文化站接受“特殊”训练。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选唱粤曲作为表演节目,在一些曲艺专场,年轻一代成为了表演粤剧的主角。

传承传统粤剧文化并非一蹴而就的,必须靠一代代人的不断坚持和努力,作为广东音乐教师的我们,也应该将这一教学工作放在继承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核心问题上,让粤剧尽早在青少年心灵世界中扎下根,使岭南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更好地促使我们中国文化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真.广东粤剧学校的粤剧传承概况[J].大众文艺,2013(24).

[2]刘大坚.民间组织在粤剧传承保护中的作用分析[J].戏剧之家,2016(17).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