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何青华 | 字数:4125 | 阅读:

【摘要】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切实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将课后服务打造为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第二课堂”,本校依据美术学科特点,利用校园周边文化资源且贴近学生生活的本土非遗文化资源素材,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精心设计“非遗文化”与美术结合的拓展性课程,以美术为载体开展特色教学,学生们在有趣的活动中轻松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感悟非遗文化,从中追寻本土文化的根与魂。

【关键词】水乡杏坛;非遗文化 ;传承发展;课程开发

教育部发布2022年工作要点要求深入推进“双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如何引导孩子在校内减负提质,提升综合素养,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本文以非遗文化为基础,构建美术拓展课,加深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让非遗文化艺术得到传承,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一、以“杏坛水乡非遗文化”为基础构建拓展课的意义

水乡杏坛保持着完好的岭南水乡自然生态环境,保留着大量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比如我们生活中所熟悉的龙潭、龙母、赛龙舟、唱龙舟都是以龙命名的地名、文化习俗,这些都蕴涵着精彩丰厚的历史文化,非常贴近学生生活,以此为基础内容,进入美术拓展课中,容易让学生产生思想情感的共鸣,达到育人教育目的。

二、“杏坛水乡非遗文化”进入美术拓展课的实施

(一)“杏坛水乡非遗文化”内容的选择

拓展课在开学时均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报名为原则,本班学生为三到六年级学生,年龄和认知各不相同,但是对美术颇感兴趣,学习生活都在相似的环境,对周边的环境略有了解,根据学生的学情分析,找到切入点,通过教师收集周边资源和合理运用,把课程内容设置为节日民俗、地方美食、建筑文化、手工制作等,结合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周边地方文化,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有特色的作品就跃然纸上,亦可以采用探究式学习引发他们对文化的思考。开班以来共设计了《认识杏坛》《赛龙舟》《端午节(泥塑粽子)》《家乡古祠堂》《泥塑石狮子》《农家乐》《家乡的桥》《鱼米之乡》等特色课程,学生运用绘画、剪纸、手工等美术形式进行创作,通过课程为载体,能够对中国文化有更多的机会了解接触。

(二)“杏坛水乡非遗文化”拓展课的教学素材的采集

我校因地制宜,发挥农村学校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乡土优势来进行艺术教育,教师先到杏坛镇青田村、古朗村、右滩村、昌教村、光华村、上地村课外采风,对收集的文化资源进行系统整理,再以多形式教学设计出新的案例和教法,可以是传统的,也可以与现代结合,可以是绘画的,也可以是结合手工艺制作的。

(三)“杏坛水乡非遗文化”拓展课课堂教学实践

课题1:《认识杏坛》

活动要求给自己的家乡杏坛手绘一张地图,要求突出各村居的特色建筑和线路手绘导览图。课前准备先收集相关资料,特别是村居有特色的建筑景点,课堂上把当地最具特色的景点和建筑作重点绘制环节,引导学生完成后添加当地人文特色的文化活动。深入刻画杏坛水乡周边的各个“打卡点”,最后把附近几个建筑景点以交通路线连接,用小号文字标注道路信息,添加交通出行方式。把生活表达在纸上,用“手绘地图”艺术形式,既能让孩子深入探究与发现,同时也激发和传递了孩子们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

课例2:《赛龙舟》

美术的教育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之间有着密切关联性,属于目前教育改革的发展重点。那丰富多样的龙文化等民间艺术,遍布杏坛,深入民心。结合参考湘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端午节》,欣赏明代画家仇英《南都繁会景物图卷》,感受和观察龙舟的特征和龙舟上的人物角色分工,并组织学生尝试创作,随着广东音乐《锣鼓》,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工具描绘下来。在绘画教学期间,可以先让学生学习各种和龙舟相关竞赛比赛,高度重视内涵的讲解,实现对龙舟的正确审美,之后让学生去描绘自己心中的龙舟,让学生根据龙的特征将龙舟的整体表现出来,把人物动态与神态生动地刻画,再以不同的样式表现场景,以变化的笔触表现飞溅的水花等,让学生大胆创作表现,让他们得到情绪体验。

(四)拓展课程课时安排

学校采用3+2模式的课后服务,选报美术课程的就在星期一和星期五共两节课,但是对于美术创作来说,时间远远不够。所以经常会用两个星期完成一课作品,学生也可以利用周末的时间在家里和家长一起制作。这样更有利于家长对课程的了解,对我们的服务更加支持。有些家长对生活中那些非遗文化有所了解,从中也会给孩子传授一些生活的经验、关于历史文化的故事,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的多元化。而且非遗文化知识得到更广阔的宣传空间。

“双减”背景下,杏坛非遗项目成为特色课程进入中小学的课后服务时段,我们为学生们播下了一颗非遗文化的“种子”,学生通过美术技艺学习,懂得欣赏充满创意和智慧的传统民间艺术。我们在学生的生活中提炼了非遗元素,通过画、捏、粘贴、剪刻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和消化乡土文化,在课堂上直接与民间的艺术活动进行对话,通过了解本土文化的历史、风土人情,增强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参考文献:

[1]李健明.千年水乡画杏坛.时代文艺出版社,2004.

[2]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玩转广东非遗出发[M].广东人民出版社,2016.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