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钟若嘉 | 字数:4745 | 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课堂要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初中数学是与小学数学和高中数学相衔接的重要阶段,衔接得如何对今后得学习影响非常大,所以在这个阶段中,学生是否在数学课堂上发挥主体地位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笔者将以北师大版本七年级数学上册《4.3 角》为例,提出几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作用的解决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课堂教学;学生主体性

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了要重视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际上就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改变传统数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以北师大版本七年级数学上册《4.3 角》为例,提出几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作用的解决对策进行探讨。

一、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

(一)设计情景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充满着的好奇心,教师通过实际情境引入教学,培养学生的联系生活实际能力。例如在《4.3 角》这一课中,笔者通过实际生活中具体存在的事物来引入角,让学生在图片中寻找生活中的角,让同学们在发现中探索归纳,找到角的统一特点,并用数学化的语言表述,得到角的静态定义: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角。

(二)设计探究环节,激发学生自主思考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需要是学生能通过观察发现问题并自主地去思考解决问题。这就需要老师进行巧妙地设计,引导学生在题目中发现问题,自主地进行思考解惑。例如,在角的表示方法中,笔者进行了如下设计,让学生先思考下列问题,并将答案写在平板上。

1.数一数,图中一共有多少个角?

2.用适当的方式把所有的角表示出来。

3.这些角能用∠O表示吗?为什么?

教师提问:是通过什么方法来找到这些角的呢?怎么样才能不漏找全所有的角呢?由此引发学生的思考,并让同学上台介绍他的方法,多种方法相比较,找到最优的、同学们最能理解的方法。其他同学会将答案写在平板上,在这里,笔者设计了探究环节,让同学们各抒己见,讲明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让学生在课堂上占据主动地位。

(三)设计合作环节,培养探究意识

要让学生真实的理解数学,让他们动起手来是最简单直观的方法。例如,在学习《4.3 角》这一课时,笔者在讲到平角、周角这个地方时,让同学们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利用已有的工具——三角板、圆规、量角器等,探究回答以下问题:角可以分成哪几类角?分别可以是多少度?他们的关系是什么?

此时,学生们会用很多种方法来进行分类。例如,第一个小组就运用小学学过的特殊角:30°、45°、60°、90°来辅助分类,通过三角板还可以拼凑出75°、105°、135°、150°等等的角。在这个小组分享完之后,马上就有同学提出了质疑:角难道只有这几个吗?像166°这样的角难道没有吗?于是,第二个小组来分享了他们的成果。他们是运用量角器来进行角的分类的,在利用小学学过的内容,将角分成了锐角、直角、钝角。这时,又有同学提出了疑问:200°这样的角是角吗?第三个小组向大家分享了他们的方法。他们说:“圆规的这两个脚就像角的两条边,我们转动这两条脚,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可以发现,有无数个角在形成,可以是锐角、直角、钝角,甚至也可以是大于180°的角。所以我们把他们分成了这四类。”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实践出来结果,教师对小组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再进行点评优化,引导同学们归纳总结角的动态定义:角也可看成是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图形,并引导学生思考特殊角,从而归纳得到平角和周角的定义。

小组合作的形式有很多种,让学生剪纸、画画、测量、计算等等,虽然可能会花费较多的时间,但在小组合作中,他们能不断交流、分析、思考、探究,从而总结出自己发现的规律。这种简单的合作,能让学生自发性的在不断地探究中,与同伴产生思想的碰撞和磨合,在沟通的基础上,深入理解透彻知识。

二、改变讲授方式,让学生“主讲”

想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体性”,最直接的一个方法就是让学生开口讲。笔者都认为,学生要想真真实实的学到东西,就应该掌握主动权,教师改变他的讲授方式,让学生“主讲”,从而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例如,在角的度量环节中,笔者就让同学们自己来讲解是如何进行角的单位换算的,总会给出你意想不到的解答。教师要不断引导、开拓学生思维,相信由他们自己想出来的计算记忆方法,会记得更加深刻,运用得驾轻就熟。

三、注重学生提出的疑问,充分展现主体性

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地加强师生互动,时不时地留心学生的表情与问题,若有学生踊跃地发言回答,教师要予以肯定和鼓励,并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发动全班同学一起思考解决,进行头脑风暴,让学生做课堂的“主角”,充分体现主体性。例如,在讲解平角、周角的概念时,就有一个学生问了一个问题:“老师,那0°是周角吗?720°呢?”从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就能看出,他是一个思维发散,勤于思考的学生。笔者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同学们,让他们来解答,在经过一段思考的碰撞后,他们的回答是:周角定义为360°,所以0°不是周角,720°是两个周角,和周角有点区别。这样回答出来的答案,相信会更记忆深刻,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充分展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需要思维开放,创新,学会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改变自己的教学讲授模式,让学生主讲,注重学生的问题,真正做到确立在数学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索钻研问题,做一个能自主学习的学生。

参考文献:

[1]孙英.浅议“以学生为主体”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J].进展:教学与科研,2019:126.

[2]张婷.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5(12):206-207.

[3]李作红.以学生为主体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探讨[J].新课程(中),2017(2):22.

[4]胡继东,张兵.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高中数学教与学,2018(22):6-8.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