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谭燊怡 | 字数:6178 | 阅读:

【摘要】在新课标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的深度学习,有助于拓展学生阅读高阶思维的视野,引导他们深入文本,培养他们核心语文素养。深度学习课堂,需要教师精心设计2-3个核心问题来组织教学。核心问题是思维发展的重要引擎,可以推动学生的思维发展,有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深度学习;核心问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一、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语文阅读教学的深度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阅读的高阶思维,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引导学生走向文本深处,使学生对文本形成深刻的理解。

二、“核心问题”与深度学习

科学研究表明,基于问题的教学是让学生更深入地学习的最有效的教学策略之一。充分调动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学生自主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经过仔细筛选,随意提问。很多小问题不能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甚至偏离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受限,思想停留在比较浅显的层面。有些问题太深,涉及的知识太广,学生就会不知从何下手,不敢回答,与文本产生不了共鸣。这样的课堂容易沦为“满堂灌”,不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也不利于教师高效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在深度学习课堂上,教师应该精心设计2-3个核心问题来组织教学。核心问题,指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问题,从整体的视角或从学习者的整体参与性上出发,能引起反思、探究、再认识、探索,具有鲜明指向性、高度整合性、开放性的特征。它不仅浓缩了课堂的重点内容,而且与学生的思维水平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可以激发和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这要求教师准确把握学习重点,深入解读课文,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三、提炼“核心问题”技巧

(一)针对文体特点

王荣生教授认为,阅读是一种文本思维。阅读教学,要注意阅读的体式差异;不同体式的阅读有其特定的教学内容及其匹配的教学方法。”因此,不同文体的核心问题设计,也应该是不同的。

比如肖培东老师在教授《皇帝的新装》时,就抓住了童话文体语言的“想象和夸张”,设计“你认为最夸张的细节是什么”“谁导演这个故事”这样的问题,由浅入深,引发学生对成人复杂的内心世界的探究,从而领会作者的旨意。

再比如,针对“散文”文体的核心问题设计,可以从文学形象分析,思想和情感理解,文学语言品味等角度设计。说明文、议论文则可以以核心语文知识作为设计核心问题的起点。

(二)抓住文章的关键词

在很多文章中,都有不同的关键点,比如一个词语,一个句子,或者一个过渡段。尤其是某些关键字或句子,通常已经透露出文本的要点。在课堂上,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围绕关键点去讨论,从而理解课文内容,并且可以更有效地掌握他们的已知,凡是他们已经了解的即可不说或一带而过,这样的课堂教学更为有效。

如肖培东老师的《孔乙己》一课,他设计核心问题的路径别出心裁,从学生送的生日贺卡得到灵感,以“记”字作为关键点进行教学设计,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你最“记得”孔乙己的是什么? (内容感知)

2.小说中的其他人最能“记住”孔乙己的又是什么?(重点讨论)

3.这些人真的“记住”孔乙己了吗?(主题探究)

在这一个个问题的指导下,学习者一下子跳出长篇而不易掌握的文章,抓住重点,思想由肤浅迈向深刻,借助教师搭建的脚手架发展思维,学会阅读的方式。如此,核心问题促进了全文的分析,也减少了问题的繁琐和杂乱,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抓住文章的标题

文章的标题往往是作者写作意图的凝练,所以教师在设计核心问题时,可以根据文章标题设置问题。例如,《故都的秋》这篇课文,可以根据题目提问。这篇散文全文只有1500多字,却用42个秋字来形容北国秋天的清澈、宁静和忧伤。这段文字也反映了郁达夫在消极情绪和积极情绪之间的斗争。这篇文章看似写的是故都的秋天,实则是关于郁达夫的秋天,表现了他的主观感受、审美取向、文学气质和生活态度。这篇文章充满了悲伤的美感,这与传统文人的悲秋情结、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性格以及作品的创作背景有关。在设计这篇的核心问题时,教师要结合题目和作者的生活背景,设置一个笼统的问题,如:“为什么作者描述的是故都的秋天,而不是故都的春天?”。在深入研究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故都的秋天而不是春天时,同学们就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古代文人的悲秋情结,认识郁达夫的身世,认识本文的创作背景,并体认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在整篇文章中流露出的情感。在分析的过程中,学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把握整篇文章的主旨,逐渐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抓住文章矛盾处

矛盾和冲突是文学中的重要元素,在文本解读和阅读教学中应加以利用,充分挖掘文本中的冲突,以达到理解故事、欣赏语用的效果。

比如《台阶》一文,其情节中有一个看似不合逻辑的矛盾:父亲辛苦了大半辈子,终于建起了新的台阶,但他却没有获得一种精神上的充足。事实上,这个情节并没有真正违背逻辑,只是不符合学生正常的思考逻辑。在这个情节的背后,是作者想要揭示的一个不同寻常的逻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这种矛盾之外,学生自然会有疑惑和疑问,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解释矛盾之外的关键所在。《台阶》中的父亲在修好台阶后,却更自卑,有着性格、精神和力量的原因。修好台阶后,他引以为傲的精力在修筑台阶的过程中完全消耗殆尽。正因为如此,父亲表现得如此不正常。作者正是通过这种特殊的逻辑来警示人们,父亲的追求并不适合他,只有恰当的追求才能带来人生的幸福。这种理解的过程,要求学习者抛开日常的思维模式,理解文本更具哲学性的逻辑,进而把握文章的主旨,这也是文本的重要教育意义之一。

设计核心问题的技巧远不止以上几种,教师要善于对课文进行多元化、立体化的解读,并精心设计核心问题,利用“问题驱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理解和敏感度,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思考了自己的课堂没有主问题或者主问题没有有效实施的原因:一、文本解读不够深入。带有“主问题”的语文课堂更考验教师对文本的把握程度。教师需要仔细研读文本,学习解读文本的方法,不断加强知识储备,结合单元目标、学情设计出能够牵引教学内容、带动学生思维拾级而上的问题。文本的解读要多角度进行,尤其要鼓励学生对文本有自己的理解。二、主问题意识不强。什么都想讲,等于整节课没有重点。要加强研究意识,研究优秀的教学内容、教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三、主问题设计没有把握好梯度,课堂氛围比较紧张,学生不敢讲。因此,老师的教学设计一定不能主观,要结合学情设计有层次性的主问题,引导全体学生一步步地解读课文。四、在设计主问题时,没有预先设定问题的各种回答可能。在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发散,不一定能按我们想要的方向去思考。为了减少课堂上的尴尬,教师在设计主问题时要做好充分的预设,只有做好问题预设,才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回答。

关于“主问题”的教学我们可以从名师的课例中得到启发,取长补短,在认真研读课标、教材后,结合班级实际,明确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形成“主问题链”,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

参考文献:

[1]刘月霞,郭华.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理论普及读本[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2]张弛.精心设计核心问题灵动推进自主学习——“‘基于核心问题的自主学习’语文学科教学模式”的设计研究[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4(3).

[3]王倩.核心问题引领语文课堂的思与行[J].试题与研究.2020(33).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