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卢熙瑶 | 字数:4277 | 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立足全局,在科学布置作业时长、丰富作业形式、作业评价多元化等方面进行“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的探索。

【关键词】“双减”背景;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

学业减负、作业设计是老生常谈之话题,在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双减”政策,可谓是近年来最彻底的教育制度改革政策,也是一线教师面临的巨大挑战,课后作业如何优化被摆在突出位置,教师还需积极探索作业的设计,减量重质,真正给学生发展的空间。

一、当前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本学科老师基本存在多班、跨级、担任班主任的情况,自身教学任务繁重,作业设计没有精心设计,过于死板,影响了学生的学科兴趣。另一方面,初中阶段的学科继小学后骤然增多,对于本来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来说,无疑会出现排斥甚至不写作业的现象。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的探索

(一)立足全局,科学布置作业时长。关于“双减”的《意见》在“分类明确作业总量”部分指出“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对于道德与法治学科,教材内容之间存在差异,应以单元为单位进行备课,将知识点进行分区处理,从整体设计作业,以一课、一周、一月为单位设计作业,合理调控作业结构,争取每周课外作业时间不超过30分钟,原则上没授课当天不布置书面作业,一周内不重复布置同类型作业。

(二)渗透德法教育,彰显学科特色,丰富作业形式。道德与法治学科本质特征在于德育渗透,促进学生思想、精神的成长,内在价值观的修正,因此,以道法学科书写好“人”,应该围绕学科特点,设计多种作业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反客为主”,预习提问呈现开放性作业。初中学生在学习法律过程中显示了浓厚的兴趣,对于他们善于“刨根问底”的思维,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设计学生预习作业,对课本内容进行提问,问题可以是课文中的一个词、一个观点或与本课相关的生活实际问题。如在八年下册学习第五课第二课时“根本政治制度”的课前,笔者课前收集了学生预习作业的“疑难杂症”并板书,问题大致包括“人民代表大会中所有的问题都是通过少数服从多数决定的吗”“人民如何监督人大代表?”等,教师通过上课的讲解,基本能把学生的问题解决,而剩余未能在课堂上涉及的问题,一般具有延伸性,可以作为课后作业的拓展,下节课前请学生进行讲解。这种预习提问的模式与传统的导学案有雷同之处,但却不是枯燥的对照书本进行填空预习,也不是传统的老师来发问,而是“反客为主”,让学生来提问。一个好的问题意味着对书本理解深刻,一个好的问题就是一份优秀的作业,这种开放性作业,学生能不爱吗?

2.创设真实情境,设计实践性作业。道德与法治教育实际上是对生活的实践,需要把理论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如在学习“善用法律”一课中,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两姐妹机智勇敢,路人见义勇为”的新闻视频,引导学生思考:①两姐妹最后如何逃脱险境?这给我们什么启示?②路人的行为值得点赞吗?课后请以小组形式情境还原,并演示逃脱的方法,最后说说你在“真实”场景中对路人行为的看法。此作业通过实际的生活案例,使学生初步学会有勇有谋地同违法犯罪作斗争,以及通过路人的帮助,启示中学生需要“见义智为”,勇于与违法犯罪作斗争。因此,实践作业撇开枯燥的书面理论,能让知识、技能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加强理解与运用,使法治教育更具意义。

3.走出课堂,设计活动性作业。道德与法治学科除了课堂的主阵地外,社会各方更是教育培养基地,教师应搭建各种平台让学生走出课堂,多方面参与活动。如教师可利用学校平台邀请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举办“模拟法庭进基层——以案释法校园行”等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出演,把各个“审判”环节依次进行,让学生化身为审判长、审判员、法警等,将庭审现场完整真实地展现在广大师生面前。活动性作业阔别一贯的枯燥作业,不再停留在理论层面,用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程度,拓宽学生学习途径,多形式传播正确理念,营造正能量社会氛围,这样的作业,还愁激不起学生学习热情吗?

4.走心用心,设计家校作业。“双减”不是减轻做家长的责任,作为家长也有陪伴、管理和督促的责任。道德与法治学科本身带有德育属性,把授课内容与德育、家庭结合,能更大发挥育人功能。如七年级上册第七课 “亲情之爱”,笔者设计两项作业: 一是“爱的天秤”,学生与家长各自回答以下问题“你知道爸妈/孩子的生日吗”“你知道爸妈/孩子穿的鞋子是多少码吗”;二是完成一份 “三个一” 家庭作业, 即和父母谈一场诚心的话,赠父母一份精心制作的礼物,帮助父母做一件费心的家务。完成作业后,双方写下感受,学生在课堂里交流。通过这项作业,家长与孩子增进了亲子关系,大家学会了换位思考。“爱的天秤”从来都不平衡,父母把所有的爱倾斜在孩子身上,孩子应理解父母的辛劳与不易,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做力所能及的事。家长也要多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学校生活,不是“只关注孩子成绩”。家校作业,就是一场走心的教育,这类作业,比纸上谈兵的作业改革来得更具意义。

每一次改革都意味着经历一场阵痛,“双减”背景下的作业优化改革,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教师要比以前下更大的功夫,教材研习要更加透彻,对学生的情况要更全面了解,才能真正达到“双减”,全方位促进学生发展。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