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程月青 郭继锐 周 | 字数:5307 | 阅读:

摘 要:院校图书馆从业人员群体中出现了一个新类型——临时聘用人员。调查14所院校图书馆使用外聘人员的情况。分析上述情况对图书馆工作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就强化管理、因势利导、提高外聘人员工作效率,提高院校图书馆办馆效益试做讨论。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院校图书馆;人力资源 ;调查分析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课题序号:Z127009)

1 引言

高校图书馆从业人员群体构成,近年发生了一些变化。占相当比例的图书馆增加了临时聘用人员。这类工作者与“在编人员”不同,也不同于以往零星雇用的临时工。临时外聘人员是指除了“在编”图书馆人员之外的,图书馆定期或不定期雇佣的,从事文献管理、服务或信息技术的工作人员。今后图书馆从业群体中可能长期存在临时聘用人员。这种情况正在并将继续对图书馆工作产生影响。为了对这种变化有所了解,,并因势利导,采取相应对策提高办馆效益,笔者做了一次调查。现结合调查结果试做讨论。

2 对部分院校图书馆有关情况的调查

2.1 调查范围及结果

选择14所院校为调查对象,上述院校主要坐落于河北省(13所),外地1所。主要了解外聘人员数量,在工作人员中所占的比例,以及年龄、性别及所从事工作的简略情况。调查自2013年1月初开始,9月26日结束。主要通过走访、电话咨询等途径了解情况。

2.2 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见表 1

2.3 对调查结果的简略分析

上述14所图书馆共有从业人员861人。其中有临时聘用人员235人,占27.294%。有13所图书馆使用外聘人员,占92.857%;1所图书馆未使用,占7.143%。外聘人员中,男性68人,占28.936%;女性167人,占71.046%。上述外聘人员中,原来供职于本院校的退休人员或在编职工家属31人,占外聘人员的13.191%;面向社会招聘的67人,占28.501%。另外,还有大学应届毕业生138人,占58.234%。从年龄情况看,外聘人员中,50岁及以上31人,占13.103%;50岁以下的204人,占86.809%。

上述人员从事的工作,主要是期刊阅览室、流通部或复印室等“一线”服务岗位。承担了常规的、重复性较强、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工作,而且多数院校普遍存在。说明这是从业者群体中的新类型。和上个世纪某些院校的工作经验是不同的(如临时雇佣待业青年)。2006年,曾有同行就图书馆临时工的问题做过讨论,但重点在于日常管理和培训。上述研究对我们有启发,然而我们发现,临时聘用人员对图书馆的影响远远超出以上范畴,因此有深入讨论的必要。

临时聘用人员中,应届毕业生占较大比例,这是一个临时解决部分大学生就业的应急措施。向社会招聘人员虽占比例较少,但应视为今后招聘人员的合理途径。至于聘用部分本机构的“内部人员”只是在特定转型时期的用工现象。我们只要把握主流动向,对一般情况适时应对即可。

院校图书馆较普遍使用临时聘用人员,主要由于以下原因促成:

第一、高等院校普遍的持续“扩招”。有关文献反映,2007年普通高等院校在校生为2004.4万人,是1998年在校生人数的5.88倍[3]。2011年高等院校招生人数达675万人,而报考人数为933万,录取率已达72.3%。在校生人数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图书馆的工作量。

第二、兴建、扩建馆舍。高等教育超常规发展必然促使院校大规模开展基本建设。许多院校相继兴建、扩建馆舍。并相应设置了新的服务空间(如电子阅览室、自习室、语音室)。服务空间拓展需要相应增设工作岗位。

第三、本科高等教育“评估”促使图书馆工作规范化。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多年前即颁布有关规程,规定院校图书馆每周开馆时间不得低于70小时。但由于督促不严或执行中打“折扣”,某些院校未达到上述要求。在“评估”过程中院校负责人即使是出于对“政绩”的考虑,也会在满足“硬指标”方面照章办事。原来某些图书馆在编人员不足,自然会临时聘用人员来顶岗。

以上仅是从基层工作者角度的观察结果。至于上级主管部门是否有高瞻远瞩的决策,或者是从政策上“开口子”理顺人事管理机制?就不是我们能了解和评说的,也不便多加揣度。

2.4 从业人员群体变化对院校图书馆的影响

第一、缓解了图书馆人员紧张的压力。近年图书馆大都设立了电子阅览室。网络信息是普遍受青年人欢迎的学习、娱乐途径,这种信息获取方式又要收费,所以每天开放12小时几乎是院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下限。以每周五天工作制衡量,电子阅览室如果每周开放84小时,就需多设置几位工作人员。聘用临时工作人员后,图书馆负责人不必再为排班、轮休之类的日常工作多费周折,工作者之间也减少了无谓磨擦。

第二、改进了服务状况。人员增加不仅使开馆时间得到保障,而且使图书馆其他的管理、服务环节也得到改进。如开架借阅后的图书乱架问题,虽经图书馆工作者努力,也难免有纰漏。增加临时聘用人员后,在书库专门安排整架人员。合理分工、强调协作,使图书排价井然有序。另如各开放空间的内务整洁水平,信息设施、公用设备的维护、保养程度,都有程度不同的改善和提高。

第三、有助于理顺某些关系。以往图书馆人员间攀比风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人们对岗位、工作条件格外计较。致使图书馆负责人在工作安排、人员调配上要花费心思筹划。使用临时聘用人员后,安排上述人员在技术含量较低的岗位上顺理成章。对“在编人员”则能够比以往更灵活的安排。对年龄较大、能力不太强的人员,可安置在责任稍轻的岗位完成退休前的“过渡”;对年富力强的人员则宜使之担承更重要的工作。另外,还可适当安排在职培训,为人才储备创造条件。

第四、为深化图书馆人事改革创造了条件。与前述对改进图书馆日常工作的影响相比,这一点可能是产生较深远意义的积极影响。为了对这一问题辨析清楚,有必要稍微详加分析。以往,图书馆从业人员被视为一个职业群体,从业者的考核标准,职称等级都是整齐划一的。这在改革之初对改善知识分子待遇很有必要,但在三十年后分析也显露出一些问题。从业者长期供职于一个机构,必然存在有晋升问题。而目前考量图书馆人员德、勤、绩、能,则缺乏分殊化的、可操作性强的标准。致使部分人员一旦攀升到某一层次(如馆员、副研究馆员)以为继续晋升无望,反而容易产生职业怠倦,这就是所谓“职业高原”现象。

使用临时聘用人员后,就现状而言,可以在不增加“编制”的前提下增员。能有效发挥对在编人员的激励机制。至于某些地区使用“占编不在编”人员,那属于合同制用工,另当别论 [4][5] 。从经济角度看,也能节约开支,从工薪角度提高办馆效益(目前在中等城市的院校,馆员的工资大抵在3000元以上,而临时聘用人员的工资大抵在900元至1800元之间)。最重要的是,从长远看图书馆有可能优化群体结构,实现双向选择,打破原来僵化的用人机制。图书馆既然可以招聘人,当然也能够裁减人,这对于包括“在编”人员在内的从业者,都是一种警策。

第五、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虽说图书馆使用临时聘用人员对工作产生许多积极影响,但也可能出现负面因素。首先,本机构的退休人员或“家属工”占一定比例,可能碍于情面影响严格管理。其次,临时聘用人员以往大都未曾从事图书馆工作,对业务不够熟悉,可能影响工效率。另外,因工资待遇及工作性质对部分青年人吸引力不够强,应届毕业生从事这项工作可能流动性较大,增加了管理难度。

3 对改进临时聘用人员管理方式的思考

院校图书馆较普遍地使用临时聘用人员是一种新事物。这项新事物中蕴含着促进图书馆人事管理改革、提高办馆效益的积极因素。所以我们宜予以必要关注。因势利导,强化、细化对这类人员的管理。

3.1 理顺用人机制

目前临时聘用人员来于多种渠道。当前和可预见未来这种情况仍将存在。在雇佣人员时宜因馆制宜、择优录用。相比而言,通过中介劳务机构介绍或者劳务公司派遣最佳。其优点是手续齐全,过程规范,便于照章办事。这是一种比较适宜的用工形式,也符合市场经济大环境的临时用工要求。同行对此作过讨论[6][7],但大多只与描述性的。对这种渠道聘用的人员较好管理。相对于其他渠道招工,劳务派遣或中介介绍的员工工资要稍高。将会增加图书馆开支。

至于返聘本院校退休人员或聘用“家属工”,有利之处在于对聘用人员的背景了解的较清楚。可能存在的不利因素是“熟人”圈子中不便放手管理。若遇到某位“家属工”是某领导夫人或“博太”,这种微妙的背景可能更显得尴尬。

聘用应届毕业生的优长在于这类人员素质较高,青年人有相对单纯,易于调动积极性的优长。但青年人大都视此为过渡性就业,从而流动性大,甚至造成图书馆缺岗。

从发展的眼光看,使用临时聘用人员以选择劳务公司派遣最佳。同时宜以聘用应届毕业生为必要补充。控制并逐步减少聘用内部人员以减少不规范因素,有利于强化管理。

3.2 强化教育、约束机制

在当前,这一点最为重要。加强约束,是促进一个相对松散的群体提高效率的必要手段。 毋庸讳言,图书馆的工作本来就相对安逸,纪律约束的程度不是太高。如果使上述行业风气在临时聘用人员中流行,可能会愈演愈烈,影响图书馆效率。另外,由于以往我国存在“单位办社会”的倾向。如果图书馆聘用本院校人员或家属,实际上大都是一个社区的居民,有些人甚至超越了邻里,是“乡党”或亲友关系。这些盘根错节的关系不仅可能妨碍管理,还可能滋生诸如妇姑勃谿、蜚短流长的闲是非。为了防止出现上述现象。绝对应当严字当头,整饬馆凤。

当然,严格管理不是和哪位“过不去”,而是参照“馆情”制定、修订规章制度,并通过馆务会耐心细致,掰开揉碎地向全体人员讲清楚。更重要的是,图书馆负责人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同时对全体工作者一视同仁。自然会令行禁止,井然有序。

3.3 倡导契约精神,适当提高待遇

契约精神是市场经济体制中人际关系的第一要义。院校图书馆宜把握从业者群体结构变化的契机。在管理中实现契约精神。最好试行为每个招聘的人员签订劳务合同。按合同办事约束员工行为,规范双方关系。力求逐渐形成一种具有契约精神的新馆风。

劳务关系中契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报酬。而临时聘用人员的报酬恰恰存在待改进之处。据2011年不完全统计,院校图书馆临时聘用人员的工资,由每月700元、900元、1100元至1500元不等。当然,上述院校的规模、效益不同,上述人员从事工作的技术含量也不同(如中心机房的网管和阅览室的值班者)。但总的看来差别悬殊,有待规范。适当提高部分工资偏低者的报酬,有利于调动这部分员工的积极性。

4 结语

基于一次样本不大的调研,我们就图书馆从业者中一个新类型的管理工作试做讨论。

这种讨论在当下更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去年3月23日,党和政府颁发了一个重要指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8]。这标志着我国事业单位改革和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按笔者的理解,“分类推进”大有深意。这意味着分类指导根据不同类别事业单位的特点实施改革和管理;坚持开拓创新,鼓励进行多种形式的探索和实践。图书馆使用临时聘用人员,是发端于基层的可能与“顶层设计”契合的一种举措。如果能认真探索,可能和事业单位改革形成良性互动。

据一位西方学者说“制度不能产生秩序,秩序则可产生制度”(原意如此)。通过这次调查反映的情况,提示我们宜把握图书馆每一个变革契机,为深化院校人事改革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刘凤娟,黄琴凤.开架借阅下的图书管理[J].北京高校图书馆学刊,1998(2):35~37,44

[2]陈苏静.不可忽视的高校图书馆临时工作人员管理[J].河北科技图苑,2006,19(4):63~64

[3]王海明.馆配市场十年需求分析[N].新华书目报·图书馆版,2009-4-28

[4]索娅,阿拉坦仓.高校图书馆人事制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2):27~30

[5]陈毅辉.新型图书馆实施岗位聘用津贴制度的实践与思考——以深圳大学图书馆(深圳市科技图书馆)的实践为例[J].图书馆论坛,2009,29(4):45~48

[6]刘瑛.高校图书馆用人制度的新尝试——人才租赁[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2):102~103

[7]唐虹,米欣.人才租赁模式下高校图书馆人才资源构建与管理[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9,27(5):31~34

[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N].人民日报,2012—4—17:1版,3版

作者简介

程月青(1976-),女,汉族,馆员,2004年7月毕业于河北省经贸大学,学士学位,河北医科大学东校区图书馆。

郭继锐(1963-),男,汉族,安徽界首市人,中共党员。1997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图书馆学专业(函授),学士学位,河北医科大学东校区图书馆馆长,副研究馆员。发文17篇,参编教材5部。研究方向:图书馆管理、文献检索课教学及循证医学。

周颖(1978-),女,汉族,年生,馆员,2010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