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马剑瑛 | 字数:2386 | 阅读:

摘 要:女权主义在文学作品中的解读与时代以及创作背景是分不开的,在文学作品中通过主人公的心理、生活原态的展示,形成一种对女权主义的整体构建。《一个小时的故事》与《去第十九号房间》中女权主义有一种强烈的表达,其中,对于自由的渴望与整体的认识都有可比性,笔者对《一个小时的故事》与《去第十九号房间》中的女权主义进行不同的解读。

关键词:《一个小时的故事》;《去第十九号房间》;女权主义

女权主义在文学作品中一直占据有一定的分量,在意识形态的表达中,有一种全面的表达方式,在主人公思想意识的表现中,形成一种独创性的艺术表达魅力,其中,《一个小时的故事》与《去第十九号房间》中女权主义有很多得笔墨,笔者通过对两部作品的解读,从中得到更多的认识。

1 《一个小时的故事》与《去第十九号房间》女权主义的共同表达点

1.1 烦恼与焦虑的个性风格

在这两部作品中,都有一定的情感表达,其中,主人公的烦恼与焦虑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也是一种意识的表现方式。美国著名女性作家凯特·肖邦的《一个小时的故事》中,主人公马兰德夫人内心充满着对自由的渴望与向往,但是在现实的残酷面前,往往是事与愿违,这样,就会出现有情绪上得波动,不能与整个时代的常规思路联系在一起,其中,在失去伴侣的情况下,更加体现出一种焦虑不安的心态,在为丈夫的去世难过,又要形成一种对道德伦理的维护,在重新思考未来的基础上,还是不能从这种情绪中走出来。英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去第十九号房间》中的主人公苏珊也同样有着这种女性的情感元素,在对生活抱有一种幻想的基础上,在内心充满着烦恼与焦虑,是一种女权主义的个性化追求。

1.2 对自由的追求与向往

《一个小时的故事》与《去第十九号房间》中都有浓厚的笔墨来展示对自由的向往,这种对女权主义维护的表达方式,在作品中有着很大的描述,通过主人公在不同场景与故事情节中形成一种独有的艺术魅力,在《一个小时的故事》中,主人公在经历婚姻束缚中带来的种种痛苦与折磨后,在情感上历经多种磨难,尤其是其内心对自由的向往更多的展示出来。“她的目光透着机敏,炯炯有神,她的心跳加快,沸腾的热血温暖了身体的每一个部分,使她身心完全的放松了”,这些就是在获取自由后的一种释放状态。在《去第十九号房间》中,苏珊渐渐地开始逃离马修的思想束缚, 她想要把自己真正的烦恼告诉给马修,可是当她有这 种想法的时候,她甚至认为这是一种“可笑”的想法,她开始意识到马修“魁梧”的身体才是他们交流的共同语言,他是躺在她身边的一个冷漠无情的“陌生人”,最后她选择了“精神逃离”。这种逃离的方式,就是对自由的一种向往,对人性的一种阐释,可以从中感受到两位主人公对自由的渴望与追求。

1.3 压抑状态的真实自我

在《一个小时的故事》与《去第十九号房间》中的形象描述中,女权主义的另一种表达就是对个性化自我的一种表达,其中,通过对女权压抑状态下的自我剖析,在情节构思、人物性格的刻画上,从叙述的角度进行阐述,将主人公放置在独特的氛围中,在融入女权主义的基础上,还将一种个性化的压抑感表达出来,将一种女权主义的存在鲜明的表达出来,具有更大的艺术特色。《一个小时的故事》中,在玛兰德夫人伤心绝望的假象下,门外的姐姐约瑟芬和丈夫的朋友理查兹正在焦急的等待并苦苦哀求她不要做任何伤害自己,不要做傻事。因为在当时的情景下,亲戚和朋友都担心玛兰德夫人是否无法接受这个现实而选择自杀,告慰丈夫的死亡。这种情感的压抑,正好将主人公的态度观展示出来。在《去第十九号房间》中,苏珊的“理智”并不是出于真心 的,“理智”对于她来说就是在努力压抑自己“不准争 吵、生闷气、发怒、因冷漠而沉默、指责和流泪”的一种 行为准则。眼泪是情感的象征,是女性气质的体现, 在男性眼中眼泪则是疯狂不理智的表现,“理智尤其 禁止流眼泪”体现了男性话语权对女性经验体现的压 迫并书写了正常、疯狂二元对立形式。这些压抑状态下的情感魅力,就是一种全新的表达。

2 概述《一个小时的故事》与《去第十九号房间》中的女权主义的特色

在这两部作品中,尽管有很多的主题都是围绕女权主义这一个主题展开的,,但是在整个作品中,一些综合性的艺术特色还是存在一定的区别。一是在主人公自我意识的表达中。两位主人公对自由以及反抗力量还是有一定不同,《一个小时的故事》通过细腻的笔触,在对景色的描述中,将玛兰德夫人在伤心绝望中的内心骚动表达出来,让其在自我放松的状态下寻求到另一个自我。而《去第十九号房间》则是在男性的角度进行全面的阐释,将苏珊的个性情感与对女权的追求形成一种全面的追求,在时代背景的融合下体现出一种批判性质的女权主义追求模式。二是在情节与主题服务上。《一个小时的故事》在对人物的刻画上,采用独特的体现出一种女权主义的思想,而《去第十九号房间》中在一直关注的女性问题为主题,着重于挖掘女性的内心世界,真实地反映了20世纪知识女性在面对生活时心灵的孤独和困惑。

3 结语

《一个小时的故事》与《去第十九号房间》中的女权主义有着鲜明的导向,其中,对自由的向往以及内心世界的表达等,都是整个作品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从这两部作品的整体功能来看,都包含有丰富的文学性,对于研究女权主义有着很大的现实价值。

参考文献

[1]邓凡琼;;从压迫到抗争——小说《一个小时的故事》的经验功能分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2]苏秀玲;;一个小时的抗争——读凯特·萧邦的《一个小时的故事》[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3]张强;爱的悲歌——浅析凯特·肖邦的《一个小时的故事》[J];名作欣赏;1999年03期

[4]王小航;自由与生命的冲突——评析凯特·肖班《一个小时的故事》[J];平原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