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7323 | 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于初中历史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初中历史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深刻意识到传统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并以新课改核心思想为指导,积极进行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的转变,确保课程教学能够满足新时期初中生的历史学习需求。本文将简要阐述初中历史课程改革下转变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并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探索具体转变策略,以期促进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的发展以及学生历史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历史  课程改革  教学观念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6-0078-02
  受应试教育思想的长期影响,很多初中历史教师过于重视教材内容的见解与历史知识的传授,从而导致课堂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学习感受和需求,都紧密围绕“知识传授”进行教学内容和形式的设计,,从而严重影响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这并不符合新课程改革中的教育理念及新时期的教学需求,因此,以新课改核心思想为指导,探索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转变策略,对于提升初中历史教学质量与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一、初中历史课程改革下转变教学观念与方法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发挥教师课堂引导性
  初中历史课程改革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师生的课堂角色。在“生本教育”“让学引思”等新课改核心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初中历史教师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由课堂教学主导者逐渐转变为知识教学的引导者,打破传统历史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只关注学生历史知识学习的局限性教育思想,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重视学生综合历史素养的培养,切实发挥出教师的教育引导性作用。
  (二)有利于凸显学生课堂主体性
  在传统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中,课程教学的方法和形式主要取决于教师的主观意识,学生普遍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初中历史教师深刻意识到“生本教育”理念的重要性,通过转变教学理念和方法,切实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紧密围绕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特点、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教学方法和形式的设计与优化,从而有效凸显出学生的教学主体性,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好的历史学习体验。
  (三)有利于提升学生知识实践能力
  在传统历史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普遍采用“板书+讲解”的教学形式进行授课。这种教学形式下,教师会将大部分课堂教学时间用于教材内容解读、历史知识讲解以及指导学生记忆等教学活动上,导致学生缺少知识内化与实践的机会。初中历史课程改革更加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学习能力、综合素养的培养,因此,在新课改核心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转变教育理念和方法,积极开展“自主探究式”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的调动,还有利于学生知识内化能力、历史转化能力以及知识实践能力的培养[1]。
  二、初中历史课程改革下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的转变策略
  (一)营造融洽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
  传统历史课程教学模式中,教师普遍采用“板书+讲解”的形式进行授课,用这种单调的教学形式讲解枯燥的历史教材内容,使得整体课堂氛围过于沉闷、压抑,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和方法,深刻意识到学生的教学主体性,从学生兴趣和性格特点入手,通过采用生活化教学语言、提出互动性教学问题、引入趣味教学元素等方法,营造出轻松、融洽的历史课堂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与课堂参与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进行历史学习。
  以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九课《秦统一中国》教学为例。在导课阶段,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电影《英雄》中“无名刺秦王”的视频片段,通过视频中精彩的打斗及对话,从视听层面快速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并初步营造出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当学生观看完视频后,教师可以结合电影剧情提出“从这段视频中,你能感受到秦王怎样的人物特点?”“如果你是无名,最后这一剑会如何处理?”“无名最后被箭射死了吗?”等开放性问题,并鼓励学生积极发表个人见解。同时,教师也可以分享自己的见解,与学生进行观点交流甚至辩论。在开放性问题的引导下,课堂上形成良好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氛围,不仅有效拉近了师生间的教学关系,还有效营造出轻松、和谐、自由的历史课程教学氛围,消除学生对历史学习的抵触心理。短暂的讨论和交流之后,教师继续进行问题引导:“现实历史中的秦王与秦朝是否与电影中一样呢?”“除了政治和军事,你还了解秦朝的哪些知识?”“秦朝到底是如何兴起与灭亡的呢?”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对秦朝相关历史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迫不及待地想要进行相关课程内容的学习。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先利用学生喜爱看电影的兴趣特点,通过视频播放的形式,营造出富有情趣的课堂环境,消除学生对历史学习的抵触心理;然后利用开放性的问题,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营造出活跃、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最后,通过引导性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教学目的,为后续历史知识学习奠定良好基础[2]。
  (二)丰富课堂学习模式,启迪学生历史学习潜能
  在傳统历史教学模式中,教师完全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和记忆的地位。长此以往,不仅会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历史学习兴趣,还会影响其历史学习能力及思维意识的成长。课程改革背景下,历史课堂教学应充分体现学生的教学主体性,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模式以及更加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从而达到提升课程学习效果,启迪历史学习潜能的教学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小组合作学习”和“师生共同学习”来丰富学生的课堂学习模式。
  以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盛唐气象》教学为例。本课主要从“农业”“商业”“手工业”等层面展示“盛唐时期”的社会景象。根据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知识情况,教师可以将本课教学分为“小组合作学习”与“师生共同学习”两个阶段。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