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吴润航 | 字数:6081 | 阅读:

[摘要]在对小学生的教育工作中,“五心”可以说是教师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指导方向。通过培养小学生的忠心、爱心、诚心、孝心、信心,使其能够从小就成为一个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的人。虽然小学德育教育的形式往往并不复杂,但是其要适应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并且需要基于合理的德育教育资源,同时需要具备较强的教学持续性,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小学德育教育的实际效果。基于此,本文将重点围绕农村小学德育教育中渗透五心的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农村小学;德育教育;“五心”;渗透策略

一、基于“五心”教育的小学德育教育要求

(一)实践性教学要求分析

实践性“五心”教育要求与说教式教学形式相对,小学教师在开展“五心”德育教育活动时,需要积极调节实践性教育和说教式教学形式的比例,两者不可缺失,但是在教学内容占比上会存在差异,并且这种差异在不同的年级段也会有所不同。对于低年级段的学生,其自我意识并不强烈,依旧需要模仿教师的行为举止,其学习的过程也是模仿的过程。为此,针对这个年级段的学生,教师可以增加说教式教学内容的比例,以一种相对规范化、标准化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与“五心”教育相关的内容[1]。此间,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参考,包括人物、事件等,进而可以从行为或者意识层面直接对小学生进行熏陶,其学习的实际效果也会更好;对于中高年级段的学生,其自我意识逐渐强化,教师需要拓展实践教学的边界,并且需要突出“五心”教育的实践性和探究性。此时,教师则需要增加实践性教学内容的比例,少一些说教式教学的形式,以免出现学生反感的情况,这也是维持小学德育教育教学持续性的关键所在。

(二)引导性教育要求分析

引导性教育过程更像是一种比较细化的沟通和交流过程,教师需要引导小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在情境中,教师通过主动发问的形式,借助一些相对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此类问题的正确性以及相对的问题。这种德育教育的形式属于思维训练类型的教育形式,对教师设置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在这个过程中,首先,问题本身应比较容易理解,并且此类问题往往需要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行为联系起来[2]。此时,学生会在此类问题的引导下,联想一些生活或者学习场景,而此时,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感将会得到进一步强化;其次,此类问题的探究过程并不限于教学课堂,教师需要重视家校共育的作用,将这种问题探究过程拓展到学生的家庭教育环节中,从而引导学生的家长参与到“五心”教育的过程中。实际上,家庭教育在德育教育中往往具有关键作用,家长作为学生模仿学习的对象,其对小学生的行为举止和思想意识均有较为明显的影响。此间,教师需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实际表现和存在的问题,进而为学生家长提供有效的教育意见和建议。

二、农村小学贯彻落实“五心”教育的途径

(一)设置“五心”教育情境,联系生活实际

设置情境,联系生活实际,是新时期小学德育教育创新教学的基本形式,目前很多农村学校也在逐步扩展此种教学形式的应用范围,并且会将这种教学形式细化到不同学科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从而在改善教育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强化学生的课堂学习的体验感,并且可以将这种学习体验深化到“五心”教育的过程中,进而从整体上提升小学德育教育的质量[3]。为了更好地联系生活实际,首先,小学教师需要在备课阶段,对课堂授课内容进行分析,并将其与“五心”教学内容联系起来,拓展实践教学的基本形式,渗透到小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其次,小学教师需要根据此类内容固定“五心”教育主题,此教育主题如果是爱心类的教育主题,包括关爱他人、相互帮助等,则在选择具体的情境内容时,需要选择小学生相对熟悉的生活情境;如果选择的是与家庭生活相关的孝心教育主题,包括尊老爱幼、和睦家庭等,则需要选择小学生相对熟悉的家庭生活情境。这样,才能将“五心”教育主题与不同的德育教育情境联系起来,并通过这种情境的变化,丰富小学生对“五心”教育内容的认知,这也是丰富教师德育教育经验的过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借助不同的主题看待问题,从而改善情境教学的实际效果。

(二)使用教学工具,拓展“五心”教育教学资源

目前,农村小学教学也已经开始使用多媒体或交互一体机,这些均可作为教学资源的拓展媒介。在应用此类教学媒介时,首先,教师需要明确不同设备的应用特点,并将设备的应用特点与“五心”教育资源的拓展应用要求联系起来,在具体的资源中落实这种要求。实际上,设备的应用过程并不需要多么复杂,教师需要明确此类设备只是一种教学工具,其应用的重点在于教学内容的变化和使用;其次,从拓展资源的应用形式角度分析,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五心”教育相关的视频资源[4]。例如,针对“五心”教育中的忠心部分,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爱国活动相关的宣传短片或者纪录片,从忠心的内在意义层面,加深学生对此类德育教育内容的认识程度;再者,应用工具的过程不能单调,教师需要借助此类教学工具,为学生展示德育教育内容,但与此同时,更需要借助此类工具拓展与学生沟通和交流的途径。此间,教师应设置一些相对简单的问题,此类问题可能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关,也可能与学生的家庭生活相关。但无论是哪种问题,其均应具备较强的引导性和拓展性。其中,引导性是指学生可以根据此类问题联想到与自身实际生活相关联的实际内容,拓展性是指学生可以根据此类问题对“五心”教育的实际思想和意识进行拓展,从而可以从价值或者意义的角度深刻认识“五心”教育。

(三)优化家校共育环节,拓展“五心”教育边界

家校共育属于传统教育思想,家庭与学校是小学教育的两个主要的教育空间。从德育教育的角度分析,教师需要选择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发挥家校共育教学的优势,并通过家庭教育转移德育教育的重心,拓展“五心”教育的边界。

首先,借助家长会,教师需要为学生家长讲解“五心”教育的方式方法,并根据家长的时间分配情况,为学生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活动提供有效的意见和建议。实际上,家庭教育并不需要专门的活动形式,而是需要将这种“五心”德育教育融入到家庭日常生活中,在日常的交流中,在饭桌上,均可形成一种家庭教育的状态。此间,尤为关键的是,学生家长需要以身作则,表现出良好的教育行为,这样才能为小学生提供有效参考,小学生的德育教育行为才能更加具体。

其次,为了促使家庭教育可以和学校教育有机联系起来,教师应积极与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家长在家庭“五心”德育教育中的困惑,包括学生的逆反心理以及情感问题等。此间,教师在为学生家长提供意见和建议的同时,也需要将此类问题带回到学校教育中,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点进行处理,从而可以从学校和家庭两个方面处理问题,家校共育的效果也会更好。

三、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基础教育范畴内,德育教育是其中最为关键的教育内容,特别是农村小学更应引起重视。近年来,作为德育教育重要载体的“五心”教育,受到了很多农村学校和教师的高度关注,并且将其作为培养小学生道德素养的一种有效方式,因此,注重“五心”教育,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体系的主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刘文华,张明喜.把“五心”教育纳入经常化、制度化、科学化的德育轨道[J].河南教育,2015(Z1):18-19.

[2]常志霞.浅谈提高农村小学德育教育有效性的途径[J].学周刊,2015(27):89-89.

[3]宫兆东.农村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之我见[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7):192.

[4]廖霞.浅析如何在农村小学德育教育中渗透“五心”[J].当代家庭教育,2019(7):168.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