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郭磊 李淼 | 字数:8818 | 阅读:

[摘要]教师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其课程思政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程思政的效果。因此,在三全育人理念下,如何提升中职学校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尤为重要。本文以普宁职业技术学校及相关中职学校的专业课教师为调研对象,了解目前课程思政的实施现状,发现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构建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模型,把握课程思政能力的内在结构,探索提升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路径。

[关键词]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调研

一、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实施现状

为准确把握当前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实施现状,笔者对普宁职业技术学校及相关中职学校的158位专业课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整理的调查结果如下:

(一)专业课思政教育开展情况

对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的了解程度进行调研,只有11.2%教师表示非常了解,8.8%的教师则表示不了解,数据反映出大部分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这一概念并不完全熟知;进一步对专业课教师开展思政教育情况进行调研(图1),有58.06%的教师会在大部分课堂上将育人理念和思政精神渗透到专业教学中,但每堂课都开展思政教育的教师仅占18.55%。由此可见,虽然大部分专业课教师都了解并实施了课程思政,但目前仍处于被动状态,开展不到位。

(二)课程思政的方式和手段

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方式与手段直接影响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在课程中运用什么思政元素来引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在何时运用何种形式植入思政元素,才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思政教学效果?这些都是专业课教师需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因此,针对以上问题,以思政元素种类、思政元素置入环节和思政元素融入形式为三个观测点,得到如下统计数据,见表1。

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教师都是运用时政热点或与思政课相关的思政元素,以视频、图文案例的形式,在课后总结或课前预习阶段进行思政教育。这表明专业课教师在思政元素的选取上无法与专业课内容有效地衔接起来,课程思政方式和手段单一。

(三)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的规划

教师要落实好课程思政,既需要自身积极努力,也需要外部环境支持。对今后工作中实践课程思政的意愿调查中,超过一半的教师对实施课程思政表现出较大的意愿;对教师思政能力提升途径的调查显示(图2),超过80%的专业课教师倾向于校方为教师提供典型经验交流机会并定期开展教学培训;86.4%的教师则认为课程思政的外部环境有待改善。可见绝大多数教师对课程思政的实施有着较大的积极性,希望通过多种途径,在学校和思政大环境的支持下,努力提升课程思政能力。

二、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实施存在的问题

通过以上课程思政实施现状的调研,不难看出,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在思政素质和能力上存在不足,同课程思政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使得他们在课程思政的实施上面临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师思想政治素养不高

专业课教师实施课程思政,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但从调查中得知,只有12%教师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时事和政策非常了解,甚至有10%的教师表示完全不感兴趣。并且调研对象中,有86%的专业课教师是非党员教师,他们缺乏固定接受党组织政治理论学习的机会。因此,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相对薄弱,导致他们在专业课教学中很难挖掘思政元素,不能将专业课与思政内容有机融合,思政育人效果差。

(二)教师育人理念淡薄

三全育人是一个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全面联动过程。对学生思政教育的主体责任归因进行调查,75.2%的教师认为学生教育主体责任首先归于思政教师和班主任,其次为学校管理人员。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大部分专业课教师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从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塑造和价值引领。甚至有些专业课教师认为在专业课中加入思政教育会模糊专业课的主体地位,影响教学效果。可见,专业课教师育人理念淡薄,对三全育人的理解和实践不到位,忽略了自己应该承担的思政教育责任。

(三)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不足

将思政教育延伸到专业课程中,做到有机融合,是课程思政的基本要求。对专业课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困难进行调查(图3),发现有限的思政教学能力让他们在思政教学以及育人方面显得力不从心。

造成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各类专业课知识面广、跨度大,且没有直接的思政元素,专业课教师在承担着教科研任务的同时,还需要花费时间精力,去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并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中。这对大部分教师来说是非常大的挑战,他们表示更愿意将精力放在专业课的教学或自身专业技能的提升上;其二,专业的课程思政培训渠道较少。通过调研得知,只有41%的院校定期开展课程思政培训交流活动,有30%的院校基本不开展相关活动,且大部分培训内容重理论轻实践,教师缺乏专业优良的学习途径与交流平台。

三、构建“1+2+3”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结构模型

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懂政治理论,有爱国情怀,能透彻把握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精神,具备基本的思政意识和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二是遵循教书育人的原则,立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所具备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三是按照课程思政目标,结合思政元素,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等进行设计、组织和实施,实现“思政+专业”教学深度融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因此,根据课程思政能力的内涵,结合以上调研内容,围绕有素养、有方法、有行动,构建“1+2+3”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结构模型(图4),为提升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指明方向。

(一)有素养:思想政治素质是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基础

根正才能苗红,思想政治素质是教师提升课程思政能力的基石。必须将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作为第一要务,促使教师以自身言行指引学生健康成长,从意识领域引领提升教师的育人能力;同时,教师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聚焦思政元素开发能力,深入挖掘和开发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教学价值,并将其融会贯通到教学的始终。

(二)有方法:育人能力和思政元素开发能力是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根本

从教育的本质来看,育人能力是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根本。它要求教师强化立德树人意识、丰富思政教学方法、创新思政教学手段,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思想动态和认知需求,将专业知识中的思政元素巧妙融入教学全过程,提高课程思政的亲和力。此时,具备良好思政元素开发能力的教师就能从身边的教育故事、事实热点问题、所授专业课程等方面,去挖掘和开发丰富的思政元素。实现育人能力需要思政元素,利用思政元素开发能力发掘思政元素,两种能力相互补充,促进教师发挥课程思政教学能力,让课程思政教学落实到课堂上。

(三)有行动: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是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关键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要付诸行动于教学实践中。教师发挥教学设计能力,根据课程思政的规划与方案设计教学活动,然后通过教学组织能力组织各类课程要素,最后应用教学实施能力,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从另一个角度看,教师只有具备较强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才能通过一系列的设计和实践活动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真正实现“专业+思政”教学的有机结合,达到育人的目的,反过来深化教师的育人能力和思政元素开发能力,推动两种能力共同提升。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背景下的新型教师,需具备“1”种思想政治素质,“2”种育人能力和思政元素开发能力,“3”种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和教学组织能力。

这六个方面的能力紧密联系,相互促进,共同构成“1+2+3”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结构体系,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实现三全育人。

四、提升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途径

提升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是一个持之以恒、全员联动的长期过程。针对以上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根据“1+2+3”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结构模型,结合本校课程思政的一些实践经验,探索实施以下课程思政能力提升路径,即以培养意识为前提,通过宣传、培训及实践等方式,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育人意识,从意识形态上为思政建设营造浓厚的氛围;然后以提升能力为基础,突破制约教师思政能力发展的两个瓶颈,来提升专业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为思政建设打下坚实基础;最后,通过组织领导、完善机制等方式,改善思政建设的大环境,为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提升提供保障,具体的实施路径如图5。

(一)培养意识,端正认识

学校借助多媒体、思政平台、官方网站、小程序、会议、讲座等,通过文字、图片、声音、榜样效应,宣讲政策、解读文件精神、宣传优秀思政案例,营造浓郁的课程思政学习氛围,让老师们明确课程思政的要求,将课程思政植入教师心灵;组织教师定期参加政治理论、师德师风、思政教学等专题培训,用优秀先进的思想武装教师队伍;鼓励专业课教师探索课程思政实施方案,通过课题研究、示范课、微课、信息化教学能力比赛等途径,积累实践经验。教师们边学习边实践,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增强育人意识。

(二)提升能力,坚实基础

要提升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就必须突破“思政元素挖掘难、思政融入方法难”这两个瓶颈的限制。首先,找准思政元素的切入点。关注教学重点,以此为切入点,找到该要点蕴含的思政元素,并用通俗易懂、丰富多彩的形式来表达和演示,让同学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接受思政教育;然后,“内生”“植入”,巧妙融入。“内生”就是合理利用专业课本身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行转化,让同学们明白相关专业的职业道德规范、岗位准则,从而培养同学们合作互助精神、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等。“植入”就是在专业课知识的讲授过程中加入思政内容,让同学们有所感悟。例如《商务谈判》课程中,讲授“非语言沟通的表现形式”时,通过清末和现代外交谈判姿态的对比,带领同学们回顾历史,牢记历史,感受如今中国的强大,增强民族自信心。

(三)改善环境,提供保证

思政大环境的缺失限制了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提升,学校应该完善各项机制,改善思政环境,为课程思政能力的提升提供保证。首先,组织领导,支持保障。学校共建统一管理,各专业、各部门联动的思政教育工作格局,合理规划校本培训,调动全员参与课程思政的积极性。并根据课程思政的要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建设课程标准、修订课程内容等,做好课程思政的基础建设工作;然后,完善机制,激发动力。学校应完善课程思政激励机制,加大对课程思政优秀成果的支持和奖励力度。定期开展各种课程思政比赛,鼓励教师将课程思政自觉纳入专业研究范围,提高课程思政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自然.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探究[J].职业教育,2021,20(20):51-55.

[2]宋杰.课程思政背景下专业课教师胜任能力思考[J].黑龙江教育,2021,(8):14-16.

[3]蔡桂秀,冯利.课程思政能力:内涵、结构与提升策略[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20,38(2):1-6.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