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王伟君 | 字数:6503 | 阅读:

[摘要]课程思政的主要形式就是将思想政治元素(涵括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各门学科课程中去,从而潜移默化地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立德树人,是课程思政教育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育;融入;各门学科;立德树人

课程思政的主要形式就是把思想政治元素,包括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各门学科课程中去,从而潜移默化地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立德树人,是课程思政教育的终极目标。为此,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在学科课程与思政教育相融合方面,提出自己的教学策略。

一、立足基础,凸显本学科最大化育人

立足基础,凸显本学科最大化育人,是思政课程必须牵住的牛鼻子,它的主阵地就是道德与法治学科,在课堂上进行德育思想渗透,小学生一开始思想道德、法治意识比较童蒙,需要通过思政老师去指引、去启蒙、去巩固。

我们学校也非常重视思政教育,并提出了思政教育的顶层设计,以顶层设计导向各类相关问题。为此学校秉承“个个都是思政教育者、课课都是思政教育课”的工作理念,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开展。

市桥中心小学的学校领导每学期都要给全校师生上第一堂思政课,学校领导带头重视思政课,才能更好地确立学校的“立德树人”的目标,践行为民办学、为党育人的教育理念。“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是一道必答题,这道题看似简单,实则最难。从小学开始,就要以这个为底色,培养好社会主义的接班人,这是我们学校从顶层设计开始就十分重视的办学导向性问题。除了提出顶层设计,我们还要让设计落地,内化到思政教育的行动中去。

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专门放了“广州共享课堂”中《可亲可敬的家乡人》这个教育视频,这个视频主要传达的主题就是爱国、爱家、爱自己。广州是一座包容性移民城市,来了就是广州人,通过视频,孩子们看到了美丽广州、魅力广州、科技广州、超级大城市广州的方方面面,既有国际化大都市的格局,也有人间烟火味的地气,孩子们看了这个视频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广州是我们的家乡,或者也是第二家乡,她的可敬可爱需要怎样的主人?”为此孩子们纷纷发言:有的说一定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去建设好美丽广州;有的说,广州的今天来之不易,我们更要珍惜现在的生活;有的说,看了可敬可爱的家乡人,身为其中的一员,感觉无比自豪。为此这堂课的教育育人目标就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回答了培育怎样的人、怎样培育人的问题。的确,立足课堂基础,应用好教学资源,才能凸显本学科最大育人化功效。

二、共融共通,实现跨学科综合性育人

课程是学校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容和载体,也是手段和目的。我们致力学科的融合功能,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者进行相互补充与共融构建,实现跨学科整合,丰富了学科之间的共通性,模糊了学科之间专业性很窄的边界,从而更好地为构建好思政课程学科与各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暗合了学校提出的立德树人顶层设计的初心。

本学期,道德与法治学科与美术学科共同完成的项目式学习《一颗爱国心》。我们将美术教材中名家名作赏析作为切入点,挖掘里面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再结合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特性进行融合,让课程思政找到了教育的落脚点。

怎样找好教育的落脚点?考量的就是思政老师和美术老师学科共融共通的教学智慧,为此我们专门找了一个属于名家名作赏析方面的板块,在名家名作里面去渗透思想道德,或者叫爱国主义元素,通常会对整个时代的美育、德育、艺术修为等都产生很大的影响,为此能不能结合美术学科来进行课程思政整合?这是可以融通的,我们两个学科的骨干成员集体备课,决定以岭南版美术五下第二单元第5课《和平年代》中的画家“齐白石”作为学科融合的突破点,引导学生跨界审美,综合育人。

我们既要考虑到美术学科的特点,尽可能地保障学生掌握美术学科的基本技法、技能或者构图等知识,又要达到学科思政的目的,这其实很考验我们思政课教师的融汇贯通能力,也考量着我们自己的艺术道德修养。我们收集了齐白石关注当时社会民生的许多作品,尤其是艺术水准很高、政治觉悟也很深的作品,还为学生准备了视频《人民的艺术家齐白石》。通过这个视频,我们力求达到属于学科组整合的教学策略。这个教学策略就是:

寻找一句总结语。“齐白石老先生以‘和平’为主题创作了许多作品,从中展现了他的绘画审美特质,作品传达出对和平意境的追求。晚年的齐白石虽然精力已明显不及以前,但孜孜不倦的艺术追求激发了他的万丈豪情,在艺术水平和作品主题发挥上取得了新的突破,而且引领全社会的青少年珍惜和平的思潮方面起了重大作用。”这样的一句话或一段话总结,能让学生提高艺术鉴赏力,也能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这就是思政课在美术学科的跨界表达。

用好一张智慧卡。这个智慧学习卡我们学校推进的数字化教学教育应用的一个很重要的版块。通过这个学习卡,就艺术家作品审美问题开展应用,让学生使用这个学习卡进行答题,来督促我们进行美术学科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如是,就在这堂特殊课的学习中,思想道德和审美情趣两方面得到了很好的涵养。

说出一句心里话。上完这节名家名作赏析以后,我们让学生谈谈在思想上产生了哪些变化。有的学生说:“齐白石不但是一个艺术大师,同时是一个坚定的爱国者;艺术与爱国之间是可以平衡的;跨学科学习,让我们的视野更加宽阔。”学生每说出一句心里话,就能激发出“艺术与爱国”之间存在这样一个跨学科整合的可能性问题。

为了加深这堂课的思政教育功效,我们还要求学生创作了一些以“和平”为主题的美术画展,作为学校的一次德育活动成果展,将美术教材中的名家名作赏析作为切入点,挖掘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在结合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特性进行融合,让课程思政落地。除了美术学科如此,我们也与音乐、舞蹈、体育以及语数外学科骨干老师进行有效沟通,试图以同样的教学策略去整合资源,做到跨学科融合,实现综合育人的目的。

三、开展实践,在“知行合一”路径中立德树人

实践活动是思政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政课程课堂教学的课后延伸。其实践精神自古有之,如王阳明先生推行的知行合一,就是我们的文化传统,也是思政教育在当下的实践。

基于此,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学校还开展了道德与法治学科与党史教育相融合的教育系列实践活动。其中,刘彦良学生国旗下的讲话:《谱写民族之声,唱响民族之魂》,用声情并茂的语调去朗诵了番禺的红色革命故事,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这一实践活动,既融合了红色党史故事教育,又与思政教育学科渗透,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了红色故事可以育人的图景。学生还到番禺区的红色教育基地进行参观学习,既对红色英雄故事进行细致的阅读,又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场景进行深度勘察,围绕红色基因编写演讲稿。甚至对可以编成红色教育短篇的人和故事进行实地拍摄、文字剪辑等工作。一路学习下来,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分工合作的能力均得到提升,从而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并从心底里对那些为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辈们产生佩服的情愫。思政教育与党史教育的融合,通过国旗下的讲话这一实践活动,得以课后延伸,让德育教育功能得以最大化。孩子们都被其中的精神所震撼,受到了爱党、爱国的思想教育,这是真正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思政教育。

为学生创设各种有教育意义的实践活动,多角度多层次地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受到启发、得到领悟、内化行动,将校内教育场景移到校外实践基地,由学校老师统一组织引导延伸到家校分散合育版块,进入沉浸性、丰富性、渗透性三维育人模式中去,从而让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红色基因得以传承,也有效地推进了“立德树人”的学校思政教育的顶层设计。

结  语

立足本学科最大化育人,同时与各学科进行跨学科融合,尽可能地利用一切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真正让思政教育课程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为国育才,为党育人。

本文系广东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专项科研项目课题“小学班级活动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实践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BQW2021MBX002)研究成果。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