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沈国华 | 字数:8532 | 阅读:

【摘要】信息技术课程虽然是一门技术性质的课程,但在新课程改革中,非常注重人文与技术的结合,实施课程目标当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新的课程当中,我们教师应该以专业技术文化为教学基础,以一个人自身的不断完善为最高教学目标,强调一个人的专业技术文化素质与我的人文艺术修养的基本辨证性相统一,力求把“学会关心”“学会尊重”“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创造”等当代中国人文艺术教育的新理念更好贯穿运用到教学课程的各个方面,促进学生个性生长。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人文素养;情感素材;快乐学习

一、正视问题,探索方法

(一)正视问题,接受事实

网络勒索病毒的迅速泛滥、网络电信犯罪的此起彼伏、网络民俗文化的被殖民的潜移默化等。由此可见,信息网络技术越发地向前进步发展,人类经济社会就越是迫切需要体现信息网络技术的各种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和核心价值行为准则。

而现行的大学信息电子技术培育教材中不难看出:偏重于基础知识的深入讲解,缺失了对人文关怀教育的有效知识引导和文化渗透。

(二)探索方向,突破重围

在学校信息科学技术教育课堂教学中要在渗透学生人文知识素养,让广大学生扎实掌握一门信息技术的基础同时还要通过让广大学生不断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学习行为习惯,实践创新能力和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全面综合素养,促进广大学生身体个性健康生长,培养广大学生的交际爱心、习惯意识养成、合作共赢意识、综合体质素养、潜能素质发展等,让广大学生身体健康成长,全面健康发展,以更好适应未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并能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信息科学技术专业课程虽然本身是一门具有技术学科性质的专业课程,但在2014年新课程教学改革中,非常注重人文与技术的结合。在新设的课程当中,我们认为应该以专业技术技能为培养基础,以笔者自身的不断完善为最高培养目标,强调笔者的专业技术技能素质与我的人文道德修养的基本辨证协调统一,才可以达到这种目标。

二、立足课堂,探索途径

(一)营造氛围,打造环境

1. 营造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为广大学生自身创造自我表现机会

苏联教育家捷尔任斯基说过一句话:“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老师要教育学生懂得爱,付出爱,首先便要老师本身具有爱心,愿意付出。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孩子的心灵世界是敏感的,他能洞察教师对他的爱,只有真正的爱,真正地去为孩子付出,才获得信任及爱戴。因此,教师应该打心底里做到师生平等,生生平等。

在课堂中更多让学生自主课堂,他们准备的课比老师讲得还精彩不足为奇。教师要更多地理解、信任学生。例如,在上信息技术《制作“北京奥运游”多媒体作品》时,我让学生自学,然后制作一个介绍北京的PPT作品上台展示,学生自信地站在讲台上介绍他们所了解的北京,台下的学生可以向台上的同学提出问题,可以是关于北京的问题,也可以是关于如何实现PPT中何种效果的问题,有时候我也会提出问题,把自己也当做是在听“小老师”上课的学生。台上的学生为能够解决老师和同学们的问题而感到自豪,台下的学生也在这种轻松的环境下主动的获取到知识。在这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老师和学生一同轻松、快乐的学习着。

2.打造快乐的自主学习生活环境,激发中小学生自主探究新的兴趣

快乐学习源于兴趣。相信大部分的学生都对信息技术感兴趣,所以教师要将每一堂课都设计的生动、有趣,不断利用信息技术的神秘感来吸引学生的参与,但学生有兴趣了就会主动去完成这件事,并且乐此不疲,享受其中。例如,在讲解《制作个人小名片》时,笔者会让学生展望自己未来的职业,制作一张15年后自己的名片。孩子都爱想象,在我创设的这个情景中,学生似乎真的来到了十五年的同学聚会一样,各自拿出自己的名片介绍自己的工作状况,完全投入到了情景中来,就像玩“过家家”一样,一片快乐融洽的气氛。在交换完名片后,学生会发现了其他同学名片的优点,从而不断的改进自己的名片,甚至在课后,学生还会利用课余时间修改自己的名片,然后与同学交换,可见兴趣可以促使学生自主、快乐地学习。

(二)开发素材,创设任务

健康的情感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人文素养的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开发教材中的情感素材,创设蕴涵人文素养的情景和任务,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得到人文素养教育,润物于无声之中。

1. 开发素材,促好习惯

我们在信息课堂教学当中,要注重用信息技术内在的神秘感、创造性和独特力量吸引学生的参与,用信息技术蕴藏的艺术感、文化性、道德责任去熏陶学生的心灵。

例如,在学习《上网搜素资料》和《留住网上精彩》这些模块教学时,很多老师最头疼的就是如何在教学中既要学生学到知识,又不能让学生迷惘。面对这种情况,大多数家长甚至教师采取的是“堵”的方法,要么“切断”信息来源,要么强制“高压”。这样做不但不能让学生正确上网,反而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甚至偷偷地上一些不良网站。

笔者认为:只要有正确地引导是可以把这个问题解决得恰到好处,可以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制作健康上网电子报刊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对如何看待“小学生上网”这个话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分享自己上网的心得;遇到过什么网络垃圾信息或是欺骗网站也可以提醒同学,让大家要小心不要上当;要怎么遵守网络道德等等。我们要做的是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利用网络或是多媒体来帮助自己活得更加积极、精彩和丰富,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2. 以情设任,促进成长

所有的问题不是生硬地搬到学生面前让他解决,我们需要创设不情的情境,一步一步,循序渐进,使孩子在“无痕”的知识中成长。

例如,我们在讲解《防范网络陷阱》时,笔者拿出手机,向学生读笔者收到的一些诈骗短信,还讲述身边家人、朋友遇到过的电话诈骗或是网络诈骗的案例。学生纷纷发出感慨:老师您的身边怎么这么多人被骗啊?于是乘机告诉他们:很多都是没有被骗成功的,因为他们已经摸清了骗子的伎俩,而且这不仅仅发生在老师身边,现在电话和网络诈骗都很普遍,大家要小心,还要提醒自己的家人如何辨认信息的真伪和安全。自然的导入了《防范网络陷阱》这节课,再播放有关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犯罪的法制节目视频,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讲完这一部分内容后,在班上开展“我是信息安全小卫士”的讨论会。

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网络技术和安全上网知识,结合自己对上网的认识开展讨论交流,就像360的小卫士一样,讲讲自己如何过滤不良信息、如何正确发布信息等等。从中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引导学生自觉做到安全文明上网,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合作模式,培养素养

信息技术的人文素养,要求尊重学生个人的价值,学生在成长中要具有“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 对科学知识要不断的追求;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构建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包括组内合作,组外竞争的形式从而实现学生当代人文素养的培养。

1. 组内合作,体现团队

搭建学习小组,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家庭情况、性别等进行综合评定,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在一个阶段每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

例如笔者布置的任务是:小组制作一个介绍某景点的PPT,然后上讲台为全班同学介绍旅游攻略并分享该小组制作PPT时用到什么技术手段实现什么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思考用什么素材表现该旅游景点吸引人的地方,素材应该怎样采集、组织,界面如何安排,颜色如何设计,以及上台如何讲解,小组成员纷纷出主意,想办法,成员内部就根据各自的优势选择不同的任务,有人担任总策划,有人负责采集素材,有人负责界面安排,有人负责上台讲解等等,分工相当细致,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务,学生的参与热情自然就高了。。在这个过程中,师生是“共同探索”新知识的,而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师生是平等的,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学生共同探究、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不同层次的学生均得到进步,体现出更多的人文关怀。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发挥了自己的创意,体验了创作的喜悦和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了学习信息技术的自信心,提高了综合素养。

2. 组外竞争,评价激励

除了运用组内合作的的方式逐步培养学生当代的人文素养外,还可以利用开放式的评价体系,开展组外竞争活动,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添砖加瓦”。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评价体系基本思路是:“立足过程、促进发展”。这就提出了构建开放式的评价体系如图1。

学习成果评价的内容涉及学习目标的各个方面,包括:认知、技能、情感等。学习成果评价的方式主要包括:课堂评价、学生作品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

其中,学生小组互评的方式笔者选择与互联网结合,采用笔者开发的网上投票系统(如图2),对于课堂上大量的作品评价,用这个系统可以大大提高评价的效率。学生只需在观看完全部作品后,登陆网站就可以投票了,每人只能投一票。投票的程,学生端正态度,做到公平公正,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与此同时,也让他们学会在互联网的各种应用,做到人文与工具的结合。

利用该系统只需用零点几秒的速度就可以将全部学生的投票结果分析出来(如图3),真正的实现了公平、公正和高效。而且这高效的评价方式能快速地在课堂上完成,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习的兴趣。

这样的组外竞争活动,逐步建立并完善了着我们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既能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又能体现教师教学中的人文关怀,从而实现信息课堂人文素养渗透的目的。

三、素养渗透,任重道远

信息技术课堂,在小学教育阶段属于非主科,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教育意义会打折扣,学生更容易接受和吸收,教师也更容易坚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个性发展”。

除了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这么技术,我们在教学中要更注重人文素养的渗透,营造民主和谐的情感氛围和育人环境,赋教学内容予人文精神的内涵,促进学生认知与情感态度的和谐发展,从而能促使广大学生从自己内心深处确立和唤起对真、善、美的核心价值观和追求,形成健全的人格,让广大学生能够学会用心学习人文知识,学会用心做人,学会用心做事。

培养广大学生的爱心、社会性的责任感、习惯性的养成、合作共赢意识、潜能发展等综合素养,并能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渗透人文素养,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顾建军,等.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9

[2]戴立波.现代学校制度试水[M].广东教育出版社,2013.

[3]王勇.浅谈“任务驱动”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J],2009.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