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钟子莹 | 字数:8702 | 阅读:

[摘要]该文是基于文化自信视域下的小学美术鉴赏教学研究。首先对小学生文化自信进行现状分析,坚定小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其次在文化自信视域下探讨唐代仕女图《捣练图》的美术鉴赏教学方法,寻找《捣练图》中所蕴含的优秀文化符号,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构建《捣练图》中优秀文化鉴赏价值体系,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性,最后进行中外美术作品对比,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

[关键词]文化自信;小学;美术鉴赏;捣练图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专题强调了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而我国最为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便是上下五千多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它是中华民主精神之魂,更是民族精神之根。作为小学美术必修课程,美术鉴赏教学就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守好文化自信,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认同感,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追求。

一、小学美术鉴赏教学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的意义

(一)小学生文化自信现状分析

什么是民族复兴?什么是文化自信?这问题对小学生来说,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原因是大部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少之又少,如果只是通过美术课堂来了解传统文化,是远远不够的,其次学生对传统经典作品的接触不多,对传统作品艺术语言特征的理解太少,领悟鉴赏能力较低,导致学生领悟传统作品文化内涵的能力较差,对传统作品的认同感不强。当前,虽然提出五育并举,但应试教育仍是主导,不少学校对美术教育工作不够重视,美术教育课程的课时分配不足,美术教学配套设施投入不够,甚至有些学校不是专职的美术教师任教,受这些因素的影响,美术教师在美术鉴赏教学这一块也就降低了教学的要求。教学要求一降低,学生对美术鉴赏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也是大大减少。另一方面,美术教师过度强调“双基”教学,只关注学生的美术专业发展,而忽视了学生对传统作品内涵价值的提取,这样的美术教学不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追求,也不利于文化自信的形成。而今,是全球化的时代,欧美等西方的文化通过网络、产品不断地冲击中国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产生了一定影响,学生明辨是非能力较差,无法正确辨别好与坏,甚至出现盲目崇拜追逐的现象,这种现象必然会造成学生文化自信的弱化。

(二)坚定小学生文化自信的意义

小学生肩负着祖国的希望和未来,而他们的身心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和敏感时期,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和判断能力较差,对许多事物都缺乏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未真正形成,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教育对其健康人格进行塑造,这也是社会和教育者的义务和责任,那如何对小学生进行优秀文化教育,树立文化自信呢?学校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主导作用。教学课堂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主阵地,学生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主力军,教师应在教学中深度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带领学生寻找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精神,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正确认识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通过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来构建学生的精神文化,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情怀。让学生明白我们应该复兴什么、什么是值得我们自信的,把小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与党和国家保持高度一致,也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奠定了认同的基础,明白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树立了文化自信,民族才能复兴,国家才能强盛,自己才能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这不仅是学生的使命,更是每一位炎黄子孙的使命。

二、基于文化自信下《捣练图》美术鉴赏教学方法

(一)寻找《捣练图》中所蕴含的优秀文化符号,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在《捣练图》美术鉴赏课中,要带领学生寻找作品当中优秀文化符号,包括这些符号对世界的物质和精神的影响,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儿童和艺术是有距离的,而古代的艺术作品距离学生就更远了,给学生讲授一幅古代的美术作品就好像向他们介绍一位“陌生人”。以《捣练图》为例,这位“陌生人”要怎么才能让学生产生情感认同,“丝”就是非常不错的切入点,中国是“丝”的原产地,可以选择更贴近学生生活的“蚕茧”作为鉴赏课堂的导入,在几千年的发展中,无论是纺织技艺还是艺术性,“丝”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捣练图》是中国唐代张萱的著名人物画,是一幅工笔重设色画,是盛唐时的一幅重要的风俗画,对后世及周边地区的绘画风格有重大影响,现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画家在高37厘米、长147厘米的长绢中描绘了唐代妇女的捣练劳动(图1)。

图中一群身穿华美服饰的女子正在劳作(图2),女子手握木杵反复捶打下面的物件,画中石砧上的物件(图3)就是由一颗颗小蚕茧制作出来的丝织品,这个丝织品在古代被称为“练”,因蚕丝上有丝胶,所以刚做好的丝织品坚硬发黄,而这种捶打的过程称为“捣”,通过杵把“练”“捣”变洁白柔软,捣练便是古代丝绸生产的一项重要工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便明白这项工序是糅合了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裁以为衣,真若烟霞”,南宋诗人陆游以此诗句形容丝绸服饰的优美,字里行间里,描绘了丝绸服饰薄如蝉翼的质感,以古人的技术,一件丝绸的单衣能够做成只有几十克重,形容它轻若无物一点也不为过,这高超的工艺是深受外国人的喜爱,中国古代的丝织品通过我们的丝绸之路进入欧洲,成为了欧洲贵族们追求的奢侈品。以“丝”为切入点,带领学生了解丝绸是中国古代的特产,明白中国也是最早以丝绸造衣的国家,古人高超的制衣工艺,创造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精美衣料,深刻理解丝绸是中国灿烂的文化符号。寻找作品中所蕴含的优秀文化符号,可以使学生不再停留在作品布局、色彩的鉴赏层面,而是提高到民族文化的自信,在潜移默化中,就慢慢提升了学生对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构建《捣练图》中优秀文化鉴赏价值体系,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性

只有我们的人民有信仰,我们的民族才会有希望,我们的国家才能拥有强大的力量。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所以要超越美术本体,在鉴赏教学中寻找有育人价值的内容来构建优秀文化鉴赏价值体系,这才是小学美术鉴赏教学最根本的目的。一是作品中所蕴含的工匠精神,如《捣练图》图中,会了解到丝绸是中国古代最珍贵的衣料,但这珍贵衣料不仅需要经过千锤百炼,还要历经严格的工序,捣练好的新练将会送到熨烫组(图4),蓝衣女孩蹲在火盆旁扇火,其余三人用力扯练,一人熨烫,还有一个小女孩蹲在新练底下检查新练的瑕疵,出现瑕疵将会送往织修小组(图5),织修小组的女子手部动态极其优美,由于年代久远我们在画面中并未找到丝线,但两名女子聚精会神于指尖,双眼凝神专注,让人们感觉到线跃然纸上。这样精细化的分工、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品质要求,就是一种工匠的职业精神,也是我们坚守初心的时代精神。

二是与画家产生的情感共鸣,《捣练图》更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描绘,纵观整幅作品,会发现画面给人一种撼动人心、安静平和的美,其实这便是张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写照,这高超的琴弦描线条与精彩绝伦的造型色彩都尽显大唐风采,都是张萱潜心钻研绘画最好的诠释,在这个快节奏的当代社会,人们的内心都难以安稳平静,而这幅盛世经典有一种安静祥和、富丽大气的感觉,学生在鉴赏感悟作品的同时,仿佛也结识了这位心境平和、技艺超群、温文儒雅、学识渊博的唐代画家。总之,美术鉴赏教学不能只停留在美术的本体知识,而是超越本体去寻找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与道德情操,这些民族精神值得学生传承和弘扬,以美育提升德育,让学生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播者,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性。

(三)对比中外美术作品,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

在进行中外美术对比鉴赏时,教师要注意吸收国外文化的前提,是要保持好自己的国家优秀传统文化的地位,做好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人的角色,这是基础更是根本所在,国外文化不可取代民族传统文化,它只能是额外的补充。而对于国外文化,我们不可盲目崇拜、追随或是全盘接受,我们应有选择性、有条件地去选取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优秀国外文化,但前提是要立足在自己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发现中国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因为对民族文化认识的深浅会影响着文化自信的形成,只有充分认识、理解民族文化所蕴含的内涵与价值,才能明白什么是值得我们自信的、我们应该复兴什么,所以在小学美术鉴赏教学中,尤其是中外美术作品的对比鉴赏,激发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如《捣练图》诞生于盛唐时期,那也是中国古代的鼎盛时期,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都处在世界的顶峰,国力繁荣昌盛,对外交流频繁,而绘画的成就更是中国绘画历史上的一个巅峰,阎立本的《步辇图》、韩滉的《五牛图》和张萱、周昉的《唐宫仕女图》都是中国的十大传世名画,这些巨作传承久远,对后世的绘画影响甚大,它们是华夏五千年文化的瑰宝,更是世界绘画历史上一个璀璨的明珠。《捣练图》是一幅工笔重设色人物画,是盛唐时的一幅重要的风俗画,对后世及周边地区的绘画风格产生了重大影响,日本在平安中期之前,就特别喜欢学习、模仿唐代的人物绘画,比如正仓院的《鸟毛立女屏风》(图6),不管是作品的造型、色彩还是画中女子的体态、身形、服饰、妆容、发型都是典型的唐代仕女画的风格,画中女子形象更是典型的唐代女子形象,再如17世纪的葛饰北斋的人物画作品(图7),与7世纪的《捣练图》相比(图8),虽然相隔千年,但它们依然有太多太多的相似之处,人物的造型、画家的用笔用线,都大量汲取了中国唐代的人物绘画元素。在这样的中外美术作品鉴赏对比中,更加坚定了学生对自身民族文化的自信,坚定了自己作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人和守护者的使命,也改变了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不足,有利于学生学会用辩证的方法看待国外文化,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追求,建立积极向上的文化自信。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文化自信视域下的小学美术鉴赏教学,让学生发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美术教师要善于挖掘作品中所蕴含的优秀文化符号,包括这些符号对中国甚至是对世界所带来的物质和精神的影响,在这个认识的过程中来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感,这些文化认同感可让学生成为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播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性,从而面对全球多元文化的冲击,学生能正确看待外来文化,不是盲目崇拜与追随,通过中外文化的对比,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文化价值观,让学生对自身民族文化产生自豪感和优越感,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自信更有底气。

参考文献

[1]李淑文.“文化自信”语境下中学民间美术教学的实践与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24).

[2]饶苡.小学阶段培养文化自信的原则与路径[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8(10).

[3]杨文丽.《捣练图》形式美感探析[J].艺海,2019(4).

[4]郑晓慧,李霞.中外美术史教学中文化自信的培养路径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19(6).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