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王宏伟 | 字数:4390 | 阅读:

传统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着这样的现象:教师课堂上习惯控制学生“一问一答”式的提问较多,琐碎问题数量集中,学生缺少思维的空间和思考时间,无法对问题进行深入理解和完形建构,思维发展始终处于较低水平。有鉴于此,本文拟结合德胜小学“非线性”教学实践,将问题设计的策略嵌入到 “非线性”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过程中,从“核心问题”入手,探索《预习导航》问题设计的方法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德胜小学开展的“非线性”教学改革实践近两年来,在运用佛山市“非线性”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基础上,强调以学习任务(项目)为驱动,以完成《预习导航》为载体,以促进学习能力提升为目的。我们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为:预习导航—导学反馈—归纳总结—拓展提升。

其中,“预习导航”就是让学生对课时学习的“核心内容”进行前置性学习。《预习导航》主要由指向教学目标的具有挑战性的“预习主题”(核心问题)组成,而这些问题应该如何设计?

二、研究与探索

认知心理学认为,了解学生是如何在头脑中构造知识的,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根本。“非线性”小组合作学习背景下的问题设计聚焦“核心问题”,优化问题情境创设方式,将“核心问题” 适当前置,引领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发生。

(一)依据学生已有知能基础进行问题设计

奥苏贝尔等人认为,学生的有意义学习必须具备的其中一个条件是:学生认知结构中具有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知识基础。因此,学生的已有数学认知结构对学生进行新知学习起到了关键作用。例如,在学习义务教育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二)》一课之前,需要了解学生已经具备了哪些有关角的知能基础,《预习导航》的核心问题可以这样设计:想一想:关于角,你已经知道(学习过)哪些知识?

(二)依据课时目标之下的子目标进行问题设计

教学目标重在描述通过教学后学生在知识、技能、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方面的综合性变化,教学目标能否很好达成是一节课的重中之重。但是,每个课时的,总教学目标都是由若干教学子目标联结而成的。如果要很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应该在“预习导航”中设计相关核心问题,以帮助学生经历“进阶式”的知识构建过程。

例如,在义务教育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二)》一课中需要实现的总知识与技能目标是:会使用量角器量角。可是在实现本目标实现之前,学生需要先系统认识量角器;会根据要求在量角器上找角;能根据所提供的度数画出对应的角,等等。教师则可以根据这些子目标设计相应的核心问题,以启发学生思考,驱动问题解决。因此,《预习导航》中的第二个核心问题可以这样设计:请你用红笔在下面的量角器上描出一个30°和120°的角。

这一核心问题对学生提出了三项思维和操作要求:首先,要想正确地找出30° 和120°的角,学生需要借助资料检素、教材阅读、求助他人等方式进行自主认识量角器;其次,在量角器上找出30°和120°的角,学生需要对量角器的内圈和外圈进行细致区分,这也是学生在本节课中遇到的难点,在“预习导航”中将其提出来,将有助于学生提前参与挑战和思考;最后,在这个核心问题中,要求学生借助红笔找角,目的在于将所找到的30° 和120° 的角进行标示,能够为后续“画角”提供助力。

(三)根据课时总目标进行问题设计

“核心问题”设计重在“核心”,只有那些指向核心知识学习的问题才能被称作为核心问题,也可以叫大问题、关键问题。而“核心问题”’设计最基本的要求是指向课时总目标的达成。值得注意的是,本文中所强调的“核心问题” 并不局限于答案唯一的确定性问题,还包括那些条件不充分、结论不确定的劣构性问题,也包括了学生在完成一些前置的关键性数学活动之后所产生的疑问与困惑,毕竟学生所产生的疑问与困惑正是教学的重难点所在,是教学目标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例如,在《角的度量(二)》一课中,为指向课时总目标的达成,第三个核心问题可以这样设计:.量一量:请你用量一量请你用量角器量出这个角(如图)的度数,并把遇到的困难记录到横线上。

这一核心问题除了能有效检测学生的自学能力,方便教师观察学生思考轨迹之外,也能够启发学生对自主操作过程进行反思,所形成的反思性问题更加有助于将学生的后续学习过程推向深度,也便于教师在此基础上对学生接下来的学习过程实施有效引领和启发。

值得强调的是,以上三种核心问题的设计策略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有机联系的策略系统。针对不同的课型,三种策略可独立实施,也能够相互影响,共同服务于《预习导航》的设计,使《预习导航》中的问题更具统领性和针对性。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在“非线性”教学中,我们以《预习导航》中“核心问题”为引领,强化非指导性教学,关注学生的体验和思考,鼓励学生通过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达成对知识意义的理解,让“深度学习”成为可能,以够满足学生的“进阶式”学习需求和个性化学习需要。而依据学生的已有知能基础、课时总目标和子目标要求进行“核心问题”设计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设计《预习导航》,从而凸显数学问题的针对性和关键性,克服数学课堂教学无效问题偏多、碎片化的现象,引领学生参与,以此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钱运涛.在传承中审视在稳妥中求变——小学数学“非线性”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实践研究[J].小学数学教育,2013.

[2]李宪勇.小学数学前置性学习[J].中小学教育,2019.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