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彭文英 | 字数:7013 | 阅读:

[摘要]当代小学生活泼好动,求知好学,积极向上,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根据国家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小学生的心理状况的科学检测发现,32%的学生有心理异常表现,27%的学生有心理问题。由此可见,部分小学生心理健康确实存在问题,已是不容回避的事实。特别是后疫情时期,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尤为突出。本文分享两个成功案例,希望给同行带来一些借鉴。

[关键词]心理健康;爱;案例

作为一名主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主任,每次看到一些学生因心理问题而走向极端的案例,心情便很沉重。如何能让孩子们保持健康的心态?如何帮助有需求的孩子解决心理问题?……这些曾经的困惑,本人从教20余年从未停止思考:要解决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如学生的学习方法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学生的情绪调控等),需要教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性质有准确、客观、全面的认识。在这些宝贵的岁月里,本人一直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沉淀些许成功的案例,与各位读者分享一些比较成功的经验。

一、案例一

(一)基本情况

雷某,六年级(3)班学生,女,12岁。父母经营一家广告公司,有一个弟弟,家庭环境优越。父母忙于工作,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孩子长期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爷爷奶奶文化水平较低,加上重男轻女,处处对雷某的所作所为产生“嫌弃”的眼光,甚至“冷言冷语”相对,处处帮着弟弟。雷某因此产生了自卑心理,她说:“我经常觉得自己是多余的,我永远都不想看见爷爷奶奶……”久而久之,她产生了怨气。经常玩手机到半夜,还失眠,上课也打不起精神,学习成绩下滑严重。

(二)个性特征

该生虽然聪明,学习成绩好,但是性格很怪,不爱帮助他人,还容易与同学产生矛盾,很贪玩,特别是内心思想活动与正常的孩子不同,有时还表现出一些过激的言行,表现如下:1.该生穿戴整齐,卫生好,却很少关心他人,觉得别人都不跟“我”玩是别人的不对,不关自己的事情,喜欢推卸责任。2.学习成绩好,但思维总爱走极端,甚至有自残行为。记得有一次,一个同学急冲冲地找到我说:“老师,她在用小刀割手腕!”我马上找到她。她笑嘻嘻地说:“老师,找我有事吗?”当我问及自残行为时,她眼睛湿润了,说:“老师,你知道我有多痛苦吗?我跟奶奶有矛盾时,我爸爸总是批评我,说我不应该大声顶撞,还不听我的解释,我想死的心都有,只有刀片能缓解我的痛苦……”3.有时在班级不听别人劝阻,还特意制造一些事端,发泄心中的不满。

(三)原因分析

1.由于父母无暇顾及孩子,只要孩子提出物质需求,家长都会满足,孩子处于青春期,只从生活体贴是不够的。2.对孩子过于批评与否定,孩子也会产生逆反心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要从多方面去指导他们的行为和学习习惯,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态。3.因为得不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把在家里找不到的安全感转嫁于同学,遇到一点小事就与同学闹矛盾,甚至大吵大闹。4.因为缺乏沟通技巧,得不到家长和同学的理解与支持,觉得用刀片割手腕的时候很爽,不用看别人的眼光而生活,因此产生自残行为。

(四)具体措施

1.我发现了这名学生的心理变化,首先与班主任进行了沟通,班主任也有同感,认为要引起重视,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2.与家长沟通,建议家长带孩子到正规医院进行系统的心理健康疾病排查,并指出要改变孩子的教育方法,对孩子多一些肯定和理解。多听孩子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指导她如何与爷爷奶奶相处,对孩子一味地批评更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她有什么事,有什么心里话都不想和家长说,或者用对抗心理发泄心中的不满情绪。3.鼓励孩子大胆尝试自己想做的事,培养自立能力和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告诉其思考问题要多从正面去想,不要总有怨言。4.要学会感恩,为爷爷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同时利用各种节假日为父母做事,让父母意识到自己长大了,这样父母也就会给你一些自由空间。5.改善同学关系,学会控制冲动情绪,遇到事情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多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

(五)育人结果

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工作,该生活泼了不少,自残行为没有了。她经常跟我聊心事。学习态度积极了,见到我就说:“彭老师,抱抱!我对数学可感兴趣了,期末考试我一定要考出好成绩。”我鼓励道:“加油,相信你一定能做到!”在升学考试中,她真的考出了100分的好成绩。同时,她还改变了对待家人的态度,也改变了自己的心态,特别是看待事物的思维方式改变了,怨言少了,行为上有了很大改变,她知道了要学会感激,要学会关心他人,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关爱啊!

二、案例二

(一)基本情况

黄某,女,11岁,五年级(1)班学生,单亲家庭,有抑郁倾向。她和母亲一起生活。穿着打扮成熟,抽烟、谈恋爱。不爱学习,上课无精打采,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对任何事情提不起兴趣,情绪经常很低落。

(二)原因分析

父亲在孩子一岁多时因病去世,妈妈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在孩子身上,把孩子的课外时间安排得满满的,比如学舞蹈、打球、学钢琴等。还全程陪读,如果孩子要出去与同学玩耍,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回家,否则电话催促:“你在哪?那么迟都不回家,要不就不要回了……”久而久之,她产生了厌烦情绪。有一次还对妈妈大吼:“我就像你养的一条狗,一点自由都没有,我不如死了算了……”通过家访,我明白了孩子情绪低落是因为受到心理上的困扰。母亲的过度干预使她失去原有的心理平衡,变得焦虑、自卑、抑郁,如果不加以辅导和干预,后果会很严重。

(三)个案处理

1.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说服其家长改变沟通方式,使其摆脱心理困境。我认识到造成她心理不堪重负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因此,我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让其母亲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我一次次地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家访,做好她母亲的思想工作,希望她改变教育方式,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使孩子放下心中的芥蒂。经过多次推心置腹的交谈,其母亲接受了我的建议。由于家庭与学校的共同努力,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愿意与同学们交流,嘴角渐渐露出了微笑。2.给予较多的情感关怀。人是具有情感的,所以情感关怀在教育中处于相当重要的位置。学生的过度冷漠实际上是一种精神情感的失调,教师给予较多的情感关怀,可以收到明显的调节治疗效果。我利用课余时间以平等的姿态与她谈心,了解她正在想些什么,拨开她内心敏感的外衣。同时课后为她补课,教给她更好的学习方法,激发她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从而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由于她情绪易低落,我注意观察她的言行,与她跑步或打球,鼓励她每天坚持体育锻炼。

(四)辅导效果

经过一年的跟踪与辅导,该生的抑郁情绪有所缓解,在校愿意与同学交流了,与母亲交流时态度较以前有所改变。其母亲还打电话说:“彭老师,谢谢您及时与我沟通孩子的情况,帮我挽救了一个家庭,使我尽快带孩子接受正规医院的检查和治疗,现在孩子好多了。”

三、总结

类似的案例警醒着我:处理学生问题时应该做到温暖接纳,诚恳与开放,努力了解学生,积极倾听,不批评、不指责、不嘲笑。要从学生的立场看问题。比如他在想什么?他现在的处境是什么?他的感受是什么?这件事对他有什么意义?他希望怎么样?当我们深入他的内心,了解他的内在感受,再进行沟通,一定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在这两个案例中,本人做到了以下几点:1.主动联系,达成共识。我常常主动打电话和家长联系,谈孩子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身体状况,谈孩子的进步、存在问题和改进办法,希望家长也能调整心态,多表扬鼓励。2.乐于倾听,相机引导。有的家长无暇顾及子女,而又对子女寄托了很高的期望,因而把教育子女的重任推给了学校,我就引导他们提高对家庭教育作用的认识:学校教育不能代替家庭教育,家长要关心子女的健康成长,要做孩子的表率。有的家长不会教育,简单粗暴,我就教给他们简单易行的沟通办法,让他们多从生活上关心子女,多和子女谈心,多表扬鼓励,多和老师沟通。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能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能滋润学生的心田,能感化学生的心灵,能化为学生前进的动力。在未来的教育生涯中,我将以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利用班集体的优势和特点,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减轻心理压力,提高处理各种心理危机的能力,提高心理素质,以迎接明天社会的严峻挑战。

参考文献

[1]唐兰,冯兴华.如何抓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36).

[2]胡亚娟.我国近年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综述[J].青年科学(教师版),2013(04).

[3]李小林,李金贵.家庭、学校、社区协作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12).

[4]何怡.怎样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科学导报,2014(15).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