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吴坤 | 字数:4585 | 阅读:

“非线性”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下固定形式、固定组员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是以学习任务为驱动而构建的学习共同体。这个学习共同体主要由学生组成,以完成学习任务为载体,以促进学习能力提升为目的而组建的课内临时学习小组。有效组建“非线性”学习小组是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效率得以保障的重要前提。但实际上,教师在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往往不尽人意。例如,习惯按照学生的既定位置将前后4人组建为一个学习小组,忽略了学生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因素的差异性,从而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学生合作看似热闹,但实质上并未激发学生的深度参与,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限制了不同学生数学思维、操作、表达等关键性能力不同程度的发展。有鉴于此,笔者结合学校团队所承担的市级“非线性”小组合作学习研究项目,对“非线性”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小组组建策略进行探讨。

一、小组组建的思想

“非线性”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完成学习任务为载体,以促进能力提升为目的而组建的课内临时学习小组。这个小组组建的思想是:以前置学习任务为驱动,组建“非线性”学习小组。所谓前置学习任务,就是指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任务。作为组建“非线性”学习小组的重要载体,前置学习任务特指“非线性”教学中“课前小研究”所呈现的系列问题。课前,教师依据学生学习需求、教材、课程标准和数学本质的根本要求,设计出分层、分类的前置学习任务,学生根据前置学习任务指引进行课前自学,完成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并提出相关疑惑,教师则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程度差异,将学生分成“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课堂临时学习4人小组,满足学生同组学习的差异性和异组学习的一致性。

二、小组组建的策略

“非线性”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可以从课前持续到课后,同样,“非线性”学习小组的组建策略,也主要包括课前定、课中行、课后评三个方面。

(一)自主前置学习,定小组

课前,教师认真研究学生学习需求,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分析、分类、优化,设计分层、分类的前置学习任务。学生在具有挑战性的前置学习任务的引领下,进行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中,因为学习能力、已有数学认知结构等差异,学生在不同层次的问题上会表现出不同的水平。教师则根据第一个任务的完成度,首先将学生分成三类:一类完成较好、一类完成一般、一类未完成。接着,再根据第二个任务的完成度,分别将第一个任务完成较好和一般的学生分成两类:一类是完成,一类是未完成(操作流程如图1)。如果是三个或者四个前置学习任务,教师则需要在第二次分类的基础上继续将学生分成两类,以此类推。分类越详细,教师对学生的“已知、未知”及学习能力检索将会越准确,越有利于小组成员之间的合理搭配。依据分类结果,教师将学生进行“优弱搭配”,搭配时遵循“121”(1名完成较好、2名完成一般、1名未完成)的原则。当然,在搭配过程中,教师还需要考量学生的语言表达、组织与管理等多方面的能力。为确保小组顺利组建,自然也需要教师在临时学习小组组建之前对班级学生进行全面培训,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

(二)课中合作学习,补差异

小组组建完成,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既定座位进行适当调整,以方便课中开展合作学习。课上,组员4人都带着自己完成的前置学习任务进入小组学习,目标一致,动机相同。他们自主选定组长,由组长组织大家一同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并由组长协助教师对组员学习进行及时评价。组长介入课堂管理和评价,既保证了教师课堂上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管理,也能够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在接下来的小组合作中,组长充分发挥自己的管理和组织能力,对组员发言的顺序、汇报的顺序进行分配。当组员遇到不会解决的问题时,组长也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协调其他组员对其实施帮扶。正因为教师分组的依据是:前置学习任务的完成度。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将能够保证每个小组至少有一名学生能够解决前置学习任务中的不同问题。这样,每个小组既有优生,也有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以优带弱,将能够更好地实现不同学生在数学学习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这既兼顾了班级制下的小组合作学习,也能够满足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三)课后分类检测,验成效

“非线性”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上,也体现在课后学习中。课后,教师首先对学生的课前学习任务进行复查,以检查课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实现及时评价与反馈。若发现未顺利完成的学生,教师则可以让其他组员帮助其一起完善。同时,因为分层的前置学习任务,学生在学习能力上所获得发展程度也会不同,根据学习程度,教师可以设计有针对性的分层练习,对学生进行分类检测,考查学生的知能掌握水平,当发现学生未能掌握本节课相关的知识时,教师则可以对其进行不同程度的指导,这个任务也可以交由其所在小组成员来完成。除了对学生知识、技能进行评价之外,教师课后还可以依据学习任务,设计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对学生的表现性技能(如语言表征、画图表示等等)进行评价,以检测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多维度的分层评价方式,能够及时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也能够帮助学生及时反思自我学习状态、调整学习方式,从而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总之,提高“非线性”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有意识、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要有计划地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反思等技能。同时,也要针对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学习阶段对小组成员进行轮换,不定期流动,不固定形式,以保证学生能够吸纳更多同学的新思想、新方法,提高不同环境下的小组合作意识与能力。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