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7826 | 阅读:

作者:梅书敏
  【摘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认同,仅仅依靠占领教育和宣传阵地是远远不够的,而必须努力去创设其所取得社会认同的现实条件,包括利益条件、制度条件、思想文化条件、社会关系条件以及主体认知条件。其中,利益条件是关键;制度条件是保障;思想文化条件是源泉;社会关系条件是支撑;主体认知条件是重点。
  【关键词】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认同
  【中图分类号】G4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8-0002-0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后,有关宣传教育活动和实践活动便在全社会展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随处可见于文学艺术、公益广告的创作和宣传中。如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为人民大众所感知、所认同成为我们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
  “认同”一词最早出现在社会心理学领域,由奥地利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和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最先提出。“认同”一般可以化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个体层面的个人认同;二是社会层面的社会认同。个人认同主要是指个体的自我认同,即个体对自我价值、自我归属感以及自我身份等的认同,而社会认同则主要强调的是个体自我价值观念和社会共同价值观念的一致性,它指的是:个体能够将某种社会共同的价值观念作为自身的行为准则和目标追求,并能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将这些共同的价值观念内化为自己的价值取向。这里讲的社会认同与政治学意义上的国家共同体的认同有所不同。核心价值观社会认同的本质是要在全社会形成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人民群众是其社会认同的主体,取得社会认同的目的在于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体现,它的合法性基础源于人民群众的社会认同。人民群众的认同与否以及其认同程度的多少主要取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否符合人们的内在需求以及其价值承诺及时有效地兑现的多少。马克思曾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1]任何核心价值观的社会认同的取得及其实现,都與人们的现实需要有关。实现人的内在需求,构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表达的理想诉求相一致的现实基础,才能够为其取得社会认同提供有力支撑。想要真正取得社会认同,就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层面,而必须努力去创设其所取得社会认同的现实条件,包括利益条件、制度条件、思想文化条件、社会关系条件以及主体认知条件。
  一、社会认同的利益条件
  利益,即“人们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2],它反映着一定历史阶段上社会的生产水平和生产能力。马克思说:“人们奋斗所争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相关”[3];“‘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尽可能地反映广大社会成员的利益要求,满足社会成员的内在需要,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得社会认同的利益条件。
  物质产品的生产决定和制约着人们的其他生产生活,对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要具有基础性的意义。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否取得社会认同与它所处的社会的物质生产水平以及广大社会成员的物质生活条件有着密切关系。“一个国家如果不能为国民提供基本的物质基础和基本的权利保障,要想使民众始终对其保持高度认同感是不可能的。”[5]“如果没有经济上的实现,不能给广大的社会成员带来切实的物质利益或生活条件的改善,一种价值观念,即使运用强制的手段也很难取得人们的认同”。[6]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一个社会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内在需要,是由特定历史阶段上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决定的。从根本上来看,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认同的最重要的因素即是社会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水平。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想要真正发挥引导、动员和凝聚社会力量的作用,首先就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在推动经济稳步持续发展的同时,还要使广大民众能够共享发展成果。要尽可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内在需要,,维护好广大民众的根本利益。这既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也是取得社会认同的根基。
  二、社会认同的制度条件
  不同的社会制度条件下会形成不同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想要取得社会认同离不开其所需要的制度条件的创设。美国学者道格拉斯诺斯认为,制度是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它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7]制度条件创设的作用在于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和理念以具体的政策法规或行为规范的形式内含于各种规章制度之中,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朝着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首先,在制定各项政策法规、规章制度时,应将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纳入目标范围之内,并将其24字内容具体化为较明确的法律规范和行为准则,借助法律法规的规范性、强制性和权威性来增进人们的认同。其次,要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其次,要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刘云山曾指出:“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注重在日常管理中体现价值导向,使符合核心价值体系的行为得到鼓励,违背核心价值体系的行为受到制约”。[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其社会认同的实现同样也需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良好的制度安排是实现社会认同的重要保障。
  三、社会认同的思想文化条件
  思想文化条件指的是社会的思想文化氛围,包括各种哲学、艺术、文学、宗教等思想意识形态和各种传统习俗等。思想文化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是自觉的、系统的、理性思维的结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想要与广大民众的价值观念相契合,想要赢得社会认同,必须从社会思想文化中汲取有益于自身的营养成分。社会认同的取得,离不开一个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良好的思想文化环境的营造。
  目前,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在同各国经济进行广泛互动的同时,各种思想文化也迅速涌入国门,使得我国思想文化领域呈现出多元文化相互交流、相互碰撞的局面。多元文化的交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料,但另一方面也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构成了威胁。特别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功利主义等对人们价值观念的冲击。因此,要实现社会认同,一方面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矫正错误的价值观念;另一方面要立足实践,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肥沃的实践土壤,使之不成为束之高阁之物。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