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肖志红 | 字数:5959 | 阅读:

[摘要]科技教育与德育深度融合探究策略,一直是中山市三乡镇新圩小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创新实践:科技教育,可以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德育渗透,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借助创意搭建项目,将科技教育与德育教育融合,为学生今后学习、生活以及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种下科技强国的种子。

[关键词]科技教育;德育渗透;深度融合;创新能力

教育必须遵循国家课程标准的设计和地方教材的实践,让顶层设计和地方特色完美结合起来。为此,根据2022版《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倡小学科学课程“要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以了解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等领域的一些常见基础知识,并初步形成基本的科学观念为基础,以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培养为重点,促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形成清晰和精准的科学课程目标”。新圩小学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以创意搭建项目为路径的科技教育与德育融合探究。

一、整合案例,开发基于创意结构搭建的项目式学习的校本教材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是一门体现科学本质的综合性课程,具有实践性”。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跨领域的学科,适合开展与校本课程特色相关的项目式教学。项目式教学注重兴趣导向,强调从本土的实际出发,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从书本的概念性学习过渡到实践性学习,项目研究讲究的是问题导向,这与小学科学教学理念高度融合。因此,新圩小学将基于创意结构去搭建项目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科学实践为抓手,在边学边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团队合作探究,进行项目的设计、实施,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项目式教学。

新圩小学运用简单现有的创意结构搭建材料为硬件基础,引导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多思考,多交流,充分发挥其创新思维来完成项目,大大降低了学生进行创新创造的难度。在科创教学中运用项目式教学可以优化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成效更加显著。

新圩小学科学教师团队深入学习教材以及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经过多次的研讨,梳理了粤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中基于创意结构开展项目式教学培养小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案例开发分析目录,并基于经典的项目式学习模式“5E模型”,设计了一系列基于创意结构搭建的项目式教学活动案例,开发出了基于创意结构搭建培养小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项目式学习校本教材。

二、研究“5E模型”,探索基于创意结构搭建项目式科创教学活动的教学策略

新圩小学科学教师团队结合经典的项目式学习模式,探索出了基于创意结构搭建培养小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项目式学习策略。策略共6个环节:“问题驱动学习”→“回顾与构建”→“组建项目团队”→“实施与评价”→“展示与汇报”→“反思与延伸”。

问题驱动学习:内驱力是一个比较新的词汇,在探索项目式科创教学活动中,就是要激发学生探究实践的内驱力,教师提供真实有趣的科创项目场景,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从被动学习到主动求知,以问题意识为导向,激发他们的创新驱动力,明确目标,确定任务。

回顾与构建:教师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以及探索材料,引导学生回顾以往所学知识或已有经验,阅读背景知识,对事实真相进行猜测,设计实验、开展探究。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得出项目实施中的关键性概念和结论。

搭建项目团队: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的认知差异、激趣点、创造性等因素,创建好项目团队;引导学生分好共工,明确各自任务,理解好项目方案,明确解决问题的路径。

实施与评价:教师要懂得如何引导学生参与项目实施,根据实施方案去开展每一步的实践活动;出现与方案不同的结果时候,项目团队对作品进行测试调整;出现问题的时候,要谦虚地听取合作伙伴,包括项目组成员、老师、外校的专家提出的整改意见和建议,同时对项目实践成果进行准确、公正的评价,以便得出宝贵的经验,让成果得以展示与汇报。介绍程序通常是由学生先介绍,然后其他学生和教师提问、质疑。

反思与延伸:在项目实施和总结之后,所有参与的老师和学生要学会反思,在反思中提升项目实践的水平,同时再进行跨学科的德育渗透延伸,做到科技教育与德育渗透高度融合。科技创新是基础,在这个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要介入德育渗透的手段,告诉孩子们,团结合作,互相帮助,才能把项目做好,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创设情境、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提供平台,以及指导、引导以及评价。

三、组建“成长共同体”,探索基于创意结构项目促进学生创新创造能力发展的途径

新圩小学科学教师团队成员开展了三个基于创意结构搭建项目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特长社团,社团学生提出了很多源于生活的科创实践活动项目。学校挑选了社团中的骨干学生与科学教师团队组成了基于创意结构搭建的“成长共同体”。教师运用创意结构搭建项目创新设计了《齿轮传动——创意小车》《神奇的杠杆——有趣的投石器》等20多个校本课程,开发了10多项自制创新教学具。“成长共同体”合作完成了《智能弯道转弯警示装置》《“骨牌翻跟斗”大探秘》《智能收作业机器人》《盲人阅读伴侣》等20多项创客项目作品。学生在这些校本课程、创客项目和教师的创新教学具帮助下经历参与(Engagement)、探索(Exploration)、解释(Explanation)、延伸(Elaboration)、评估(Evaluation)这一系列的项目式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得以发展。如下图所示。

四、分解指标,建立基于创意结构搭建的项目式学习环境中小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评价体系

小学阶段,也要开始培养孩子创新意识,小学所应用的知识并不高深,但培养好科技创新意识才是最终目的,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项目的实践中,找到一些规律和共识,通过团队合作,培养他们的实践创新精神,养成团结合作,锐意进取的习惯。

新圩小学把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分解为3种具体的过程能力指标,即“发现识别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们之间的权重见表1所示的基于创意结构搭建的项目式学习环境中小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指标体系。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综合评价体系。

一是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必须依据严格划分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照学生在动态过程中的表现进行指引和打分。学生创新创造能力在项目式学习活动中的变化是动态过程,老师只有在动态中才可以实时地了解到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和遇到的问题,比如他们如何克服困难、如何团结协作等。培育热爱科学的创新精神、友好互助的美好人格是项目组的重要组成部分,否则科技教育与德育渗透的深度融合就是空中楼阁。

二是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是一定要有的,它是对项目实践的一个总结,一次激励,一个回顾。从中可以了解教师教学活动的最终呈现出来的成果,通过结果,教师也可以觉知和检测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实践创新水平是否得到了提高。总结性评价的分数要严格根据形成性评价的分数,分阶段累计,最后综合相加而得到的。如表2。

结  语

综上所述,新圩小学基于科技教育的基础上,搭建好项目平台,让孩子们在提供的科技创新的平台上,挥洒自己的才华,在老师的动态评价中,给出中肯的结论,从而养成孩子们的团结合作精神;在创意搭建活动中强化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学生今后学习、生活以及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种下科技强国的种子。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